本版导读
五年之中
丑闻扳倒五位日本首相
过去的五年,日本政坛充满了戏剧性色彩。五年之内,首相宝座五易其主,一位因证券丑闻下台;一位因“桃色丑闻”倒台;另一位则因过于严厉地推进腐败政治体制改革而丢了乌纱帽。
持乐观态度的分析家们认为,这种领导人的快速更迭是自民党长达38年一党专政所形成的“金钱政治”逐步消亡的标志。但悲观主义者则认为,细川护熙的辞职说明日本现行的政治体制中依然留存着腐败的现象。
竹下登曾经执掌日本最大的政党——自民党,至今仍然被认为是旧的政治体制的代表。在那种体制下,政治家和企业之间有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下登于1989年辞职。他承认增接受利库路特用低价向政界要员及手下出售的股票,这些持股人又高价售出。
在他辞职后,又因涉嫌与黑社会和一桩秘密交易有关,其名誉进一步扫地。
宇野宗佑被作为“廉洁先生”接替狼狈下台的竹下登的宇野,在首相的宝座上仅呆了短短的两个月就因与其情妇的桃色丑闻被揭露而被迫辞职。宇野宗佑也因此被许多日本人认为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领导人,是自民党的耻辱,并对此后自民党的威望日趋下降负有重要的责任。下台后的宇野宗佑过上了隐居生活。他的辞职迫使自民党在高层中进行调查,寻找真正与丑闻无染的首相接班人。
海部俊树在通过了层层审查后被认为是完全清白、年轻有为的领袖人而出任日本首相。他是如此清白以致于自民党的老人们拒绝任命任何与丑闻有牵连的官员进入内阁。
然而,尽管海部迫切希望给他的选民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但由于他在1991年底采取的政治改革措施被认为过于激进,而自民党并没有对如此重大的政治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此举终于使他丢掉了首相的乌纱帽。海部被贬,使得自民党又放弃了挑选具有“清白历史”的候选人的原则。
宫泽喜一 虽然曾卷入了利库路特案件,但由于考虑到他作为内阁大臣的政绩、学者风度和国际化的政治家素质,更重要的是他在自民党内没有很强的势力,所以仍被认为是理想的首相接班人,但正是由于他在党内缺乏强大的势力,以致于无法说服老人们去接受他的政改方案。这种局面终于导致了他倒台的命运。
细川护熙 一直被日本选民们看作是日本新一代政治家的代表——一位廉洁的致力于改变腐败政治的决策者。
但是:“佐川快件”事件的曝光似乎再次把他推进了他的前任们的行列,尽管他在宣布辞职时一再否认与“佐川快件”有直接的关联。
(摘自《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