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文章
屈超耘
大千世界,无假不有,有假烟、假酒、假药、也有假文章。
不信你查查时下报刊的所谓“热点追踪”文章,说全部或大部是假有点重,若说占有不小比例,实在算不了过分。此类文章,块头极大,气壮如牛,包装华丽,动辄万言,且每个段落都罗列若干人与事,响,硬梆梆,有鼻,子有眼,有胳膊有腿,简直是威风八面,铁钉的一般。然若仔细检析,就会发现那全都是假的。文章里边的人,或叫甲,或呼乙或某姑娘、某经理,或者老A、老C、老B,等等,既无户口,又无籍贯,“飘飘四下影无踪”。所谓的人物,全都是作者捏造的、杜撰的假人。
从前我总以为写假文章,只是近代、现代、当代的事。及至读了一些史书,方知在中国这劳什子是古已有之的,且历史十分悠久。最早的假文章,当推西汉刘向的《新序·杂事》,那里边写《叶公好龙》的故事,就全都是假的,捏造的。实际上这位叶公是一位直实历史人物,他名叫沈诸粱,字子高,是春秋时楚国的贵族。因为他做过叶县县令,故称叶公。这位叶公一生忠国爱民,曾帮助楚惠王平定叛乱,之后又主动让贤。特别是在叶县上任,领导民众筑了两座大水库,引方城之山的涌泉灌溉农田,这一工程比陕西的郑国渠还要早二百多年,至今遗址尚存。对于这样一位有功于国家民族的历史名人,由于刘向写了一篇假文章,致使叶公子高背了数千年的坏名声。
如果说刘向写《新序·杂事》,把叶公沈诸梁其人搞颠倒了,但终究还塑造了害怕真龙的叶公这个艺术典型,可以使人理解。那么,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写的散文《卧虹堤记》,则是一篇令人难以理解的、地地道道的假文章了。文章说,滕子京在岳阳楼下,洞庭湖边修筑的卧虹堤,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二尺,用民力一万五千多个,费时一年多且又说堤修好后“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恙。”然而就是这篇出自大名人笔下且言之凿凿的文章,却是一篇地地道道的假货。据欧公稍后一位叫王得臣的人《麈史》记载,说他于宋英宗治平年间在岳阳做官,曾去看那个卧虹堤,却不料当地人说,修堤仅是滕子京的计划,没有动工他就调走了。固此,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卧虹堤。
为什么从古到今经常产生假文章呢?原因不出两条。一是,一些品质恶劣的作者,或由于好大喜功,为了向上司讨喜欢,故意无中生有;或由于制造轰动效应而讨几个铜板讨饭吃。时下流行的那些所谓“热点追踪”式的文章,属于多乞得几个铜板之类,而那些传某地工作做得如何好,大体上属于逢迎领导,搞吹喇叭,抬轿子一类玩意。二是,一些作者犯了没调查研究的错误,把想法当现实,把计划当事实,导致了假文章的出笼。在这方面,欧阳修的《卧虹堤记》颇能说明问题。原来,滕子京修了岳阳楼后,请他的朋友范仲俺写了《岳阳楼记》,很收获了名人效应的喜悦,便打算在楼下湖边筑一道堤,以便船只避风靠岸。他把计划搞起之后,依照前例,派人去京城请欧阳修写文章。欧公只凭来人的谈话材料,就想当然地写开了。谁知道,文章虽写好堤却根本未修,于是,《卧虹堤记》就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篇有名的假文章了。现在,如果哪位看官有兴趣按我这篇杂文的观点去按图索骥,我保险你一定会查出更多的假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