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5月31日
第4版
04

“走火入魔”

——魔术师田永生自述

看港台电视武打片,常有“走火入魔”一说,我没有走火,可早已入了“魔道”,而且在此道上一走就是40多年。

我这人好奇心特重。20来岁时,在戏院子看了几回魔术表演。人家在台上演,我在台下看,人家手一扬,没影的东西来了;手再一划拉,有的东西又不见了。真神!我眼窝睁得像牛铃却怎么也看不透其中的机关奥秘。于是,我的拗劲上来了:自己花钱买了几本变戏法的小册子。关起门来自己琢磨。你别说,还真练了几手小把戏。闲了就在同事面前露一手,惹得大伙挺开心。1955年,市上组织职工文艺汇演。大伙戳着我上台。我心里“突突”地上去了。没想到,赢了个满场掌声还混了个奖。从此,我便正式入了魔道。

再傻的人都知道:魔术是假的。但明明知道是假的,人们还喜欢她,这说明魔术的魅力无穷。演员在台上真真假假,让你摸不透他的玄机,从而撩起你的好奇心。于是他便想窥破你的秘密。而表演者的成功就在于既要让观众好奇,又不让他窥破天机。这就要求你的演技达到炉火纯清,天衣无缝的地步。可以说:一场魔术表演,就是演员与欢众在斗智,不过这种斗智却很有趣,台上台下都其乐无穷。魔术这玩艺就这么妙,你信不?

既是斗智,就要知己知彼。你得了解观众心理。你这个节目一扎下势,你就要知道:观众会从哪个方面窥探你,你就得用轻松诙谐风趣的表演调开观众视线;你自己的把戏最容易在哪失手,你就得在那里精心设防。有一次,我在表演《飞鸭不见》时,关键部位一走神,观众一眼就瞅见了我藏在箱底的鸭子。全场哄堂大笑。我真丢脸!你一个人要唬弄几百号人,一点马虎不得哟!

从那以后,咱看清了,咱的功夫还不到家。于是便开始闭门修练,又到处求师学艺。上海的、西安的几位魔术大师都给了我不少帮助。苦修几年之后,我的演技有了提高,不仅能照搬别人的,而且能自己编节目。1958年,美国魔术大师威尔逊来西安演出。我看了他的《人体三分》,竟大着胆与厂里的工人师傅一起琢磨着制作了导具,将“洋活”搬上了舞台,一举成功。

我虽已入“魔道”多年,但始终是业余的。我的本职是西安人民搪瓷厂的干部。业余就得有业余的特点:一是不能误了本职工作,二是不能脱离群众。魔术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我不论走到哪,认识我的人都想让我演几招。我是有求必应。厂里开会,我上台表演助兴,休息时间,玩几招,逗大伙一乐。就是同事办喜事叫我我也去凑热闹。至于受外单位约请演出,那就更多了,这些年,少说也有一、二千场!

因为有了我这个“活宝”,厂里的魔术热多年不减。厂魔术队在陕西也小有名气哩!我自己也成了魔术界的名人。各种协会的会员、理事的头衔不消提起,就说前年吧:天津电视台拍一部20集电视片《中国魔术大观》,邀集了全国30多位魔术师,各显绝活,目的是让世界人了解中国的魔术。你猜怎么着?电视台竟将我拉了去,给了我半集的地盘让我表演,风光不?

这些年,我老了,60多岁了,重孙子都抱上了,上台的时候就不多了,主要是徒弟们在露脸。我干啥?我躲在宿舍里,和几位退休的老技工,都是我魔道上的热心朋友,自己捣咕着做魔术道具呢!因为我看到许多人想玩魔术,却又找不到导具,掏钱也没地方买去,所以才下了这个功夫。想挣大钱么?那你就不理解我了。人,一旦迷上了哪一行,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的所作所为,你就不能用常人的观念去理解,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信不?不信,那就是你不曾“走火入魔过”!(剑鸣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