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6月14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假钞现象扫描 江湖骗术一瞥 图片新闻 三峡人在“忙”什么 自来水,你还能流多久 寸土必争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三峡人在“忙”什么

三峡库区大写意

川夫

长江三峡工程,早在孙中山先生时期就已提出,距今已70余年。三峡工程确定后又争议了30余年,前期准备工作做了20余年,于公元1992年终于破土动工,成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工程。

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一系列的配套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其工程量最大的移民工程也相继“动工”。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库区的20个县市,有不少是受淹需要全搬迁和后靠的。其中需要后靠和向两侧扩散的县城是多数,另外选址和全迁的是少数。因此,三峡人在“忙”什么呢?

上篇:库区忙移民

三峡工程是三峡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三峡工程导至大量的移民活动。在整个库区移民工作最重的是万县市。万县市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移民任务占全库区的2/3。库区腹心就好似一口大铁锅底中部等高线层层上升,主要是巫山、奉节、云阳、万县市区的天城、龙宝、五桥三区等。该市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省市领导下,从1985年开始,开展了8年的移民试点。为万县市的移民工作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1993年该市的移民工作正式“进轨”,它将按照万县市移民的总体规划运行。其一,继续执行“开发性移民”的方针,把土地开发放在移民工作的首位。一年来,全市共完成土地开发一万五千余亩,投入资金二万二千余万元,该市在土地开发上立足高标准,不断提高土地开发质量,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坚持标准、严格验收,注重移民效益。去年开发土地中,水利配套面积约占一半。主要是市区、天城区周家坝和五桥等。其二:因地制宜,实行多渠道综合安置移民。该市农村移民任务繁重,农村环境容量有限,单靠农业安置移民十分困难。在移民试点探索的基础上,该市坚持实行多产业、多渠道多形式地综合安置,一、二、三产业结合、亦工亦农。去年以来在稳定试点期间20家工业企业安置移民的同时,继续开拓工业移民的路子已初见成效。其三,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步伐,为大规模移民搬迁铺路奠基。该市根据第一期工程移民搬迁的形势把搞好城镇基础建设作为重点。1993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11677万元,占全年移民资金的一半。一年来,共动工修建新区道路18条,主要在天城区周家坝、龙宝区和五桥区,总长49公里。建成供水量7万吨,竣工新区房屋1.3万平方米。天城、龙宝、五桥等把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规模形象,有的开始接纳迁建企业。

到目前为止,该市已有万县市猪鬃厂等3家企业完成搬迁。13家搬迁已进入片地或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市辖三区城市总体规划已获评审并通过。

地处三峡工程淹没尾端的开县镇安镇在移民搬迁中做到认识到位、齐抓共管。面临移民搬迁,开县人在想什么呢?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条件,淹没后的土地要用开发的手段夺回来,他们立足三峡大局,着眼移民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抓住机遇、放胆实干,超前开发,夯实农业基础,在发展农业中就地消化移民”。该镇领导爬山涉水,摸清全镇土地资源状况,评估全镇移民土地开发纳入一年一度农田基建“百日战役”统一问署,统一检查评比奖惩,财政所负担移民资金管理重任,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固定人员对移民资金投向进行跟踪,保证移民开发资金用在移民工程上;镇广播站负起了移民工作宣传任务,定期举办了三峡工程移民开发专题节目,提高全方位对移民土地开发的共识。上下齐抓共管,保证了移民土地开发朝规范化的方向不断掘进。

移民改土工程在国家成本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是库区议论颇多的热门话题。镇安的移民土地开发告诉人们,要保证工程质量,没有捷径可走,只要功夫到位,巧妇也能做好米少之炊。其做法是:领导扑下身子干。从工程申报到工程规划,从土地调整到施工动员,从施工方式到质量监督,村里的主要干部都坚持每个环节功夫到位。不论亲疏,选好施工队伍,1340亩开发任务相继下达后,先后有28个施工队要求承包工程,镇村干部不论亲疏,在标底一样质量要求一样的情况下,与技术力量强,施工信誉好的18个施工队签定了计件合同,承包合同,所有承包的施工队都能自觉履行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敢于挑刺,质量过硬。各开发村都确定了一名质检专职干部,每天实施质量跟踪,不放过一块石头、一堆土、一眼炮、如是不合质量标准的,当即推倒重来。起到“杀一儆百”之效。注重工程整体质量,土地开发与配套工程同步施工,不搞单打一。遵循大自然规律,做到造地不忘修路,修路不忘路旁栽树,造地不忘开沟,开沟不忘配套到那里。全镇移民土地开发初步形成了山、水、园、田、路综合治理的大格局,为移民搬得出、安得稳、富得起创造了条件。

万县市云阳县,受淹土地和人口分别占整库区的13.07%和12.6%。艰巨繁重的移民安置任务,云阳县委、县府在多渠道、多门路消化解决的基础上,始终把开发移民放在首位。坚持走以农为主,以土为本,依靠科学,连片集中开发土地,发展大农业经济,就近后靠,当地安置移民的路子。经过全面摸底调查和科学论证,县政府先后确立了22个开发试点乡和58个开发试点村,签订了1.8万亩土地开发合同。为保证开发顺利实施和开发效果,县、乡村层层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党政领导及移民部门的干部、定人、定点、定位、定责、定职、紧密联系开发工程,参与开发和搞好督促、指导、服务;开发试点乡镇,聘配了土地开发专职或兼职技术干部,负责开发技术指导;请进来,送出去,采取多种方式对开发试点的种植、养殖和移民资金管理等技术培训达2100多人次,选送330多人员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移民工程学校深造;根据土地资源的不同情况、科学规划,采取新开垦一部分荒山、荒坡、荒地,改造一部分乡、村、社集体果园及场、厂,统筹调剂一部分现有土地,围堰保护一部分原有河滩淤地“五个一”结合,实行开发统一规定,统一补偿政策,统一资金使用管理,统一质量检验标准“六统一”措施,把开发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坚持先点后面,合理布局,连片集中,山、水、林、田、路配套,种养、加、产、销结合,综合开发,收到了开发一片,成功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整体开发规模效应。截至今年4月,试点8年多来,该县已完成高标准连片土地开发2万余亩,修筑配套沟、渠、堰41公里和移民出路18.6公里,扩塘建池3.1万立方米,兴办移民果园15个,3100亩,发展柑桔、油奈素、水密桃等优质果110万株,已有30%挂果投产,仅柑桔就年产20万公斤。还创办了獭兔场、鱼种场、猪、牛饲养场和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厂,就一群兴江船体箱养鱼132平方米。经过开发,移民安居乐业,人心稳定,基本上实现了人平0.5亩稳高产田,1亩“找钱”经济林,使农民收入明显上升。去年,22个开发试点乡镇、农民纯粮净收入均比开发前的1985年增长了11%和48%。到目前为止该县已有5000亩开发土地一径配套,即可安置1400户、5000余名农村移民。

湖北秭归县,是离三斗坪最近的移民搬迁地。该县1994年的形势是“移民全县开花”,坝区、库区、城区一齐动手,经济要加快发展,力争1994年上新台阶。

坝区、库区和城区都有移民任务,是秭归县1994年移民工作的新特点。预计1994年秭归县需要移民的总人数将达4000人左右,仅坝区移民就达1430人左右,比去年坝区移民数翻了三番,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一季度即3月底前坝区就要移民301人,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除了加快茅坪、小区的配套建设,还完成34个居民点,为移民临时过渡和永久居住都创造了条件。秭归县将要被淹的库区集镇有8个。对数量较上年翻番的移民进行妥善安置,是秭归县1994年所要面临的大任务。

新县城建设是秭归县的龙头工程,1993年完成了约8000万元资金的工程量,预计1994年规模还要扩大。县里计划在1994年要基本完成新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年底形成“打通四条路,平整5小区”的格局。目前,新县城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规划中的滨湖路,西楚路,楚枫路,龙舟路新县城4条主道不久也将发包施工。

据了解,该县将兴办配件厂,木材加工厂等15个企业,预计安置移民10000多人。这些企业预计在1994年上半年建成。

抓住三峡工程的机遇,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秭归县的总体战略。1994年,秭归县为经济上台阶立下了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发展10家三资企业,10家内外联营企业。并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在能源上,兴建2万千瓦的坑口火电站和1.2万千瓦的半年水电站,改变能源短缺的现状;在通讯上,1994年要安装4000门程控电话,交通上以新县城为中心贯通全县的风茅公路、秭兴公路,茅识路3条干线也将全面动工。

巫山、奉节、忠县等在移民搬迁上也相继不同程度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移民要从开发方面,要从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上为移民安置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更多的社会条件,更广阔的社会容量,才能把被搬迁的移民安置下去,安置妥善、创造发展生产和致富的路子,从而达到社会稳定。

下篇:芸芸众生的生态环境“忙”生存

长江宛如一条彩带系在中华大地的腰间,长江以她宽广的胸怀哺育着两岸人民。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年来,由于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长江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有些地方山荒水枯、岩石裸露……人们在赞美他给两岸带来丰收和富裕的同时,也常常为她的现状而忧虑。“青山绿水,穷山恶水”。长江由清变浑,主要是长江上游森林遭到破坏的结果。伴随着百万移民大迁徙和三峡工程建设的进行,保护措施不力,将对森林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一些珍稀动植物将会因丧失家园而减少,甚至灭绝。

在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当今世界,我们不能忽视在库区繁衍生息的芸芸众生。

三峡库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的1/20,有3000余种高等植物,占全国的1/5。在这个植物王国里,有维管植物达197科,861属,2787种。其中,中国特有的植物类约占1/2,三峡库区特有的占1%。在库区,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达49%,占全国珍稀植物总数的11.9%。

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柏木林和各种灌丛,还有一些残留的原始植被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附近支流河源生态功能的支柱。尤其重要的是,曾遭受多次破坏的灌丛是三峡库区重要的植被类型。它们是唯一能起改善环境和保持水土作用的“主力军”。

当一条长1853米,高185米的水库大坝在宜昌三斗坪的河道上矗立起来的时候,随着“高峡出平湖”奇观的展现,绵延约700公里的长江两岸632平方公里的库区将沦为泽国。受此影响的植物有120科、350属、550种。木本科、菊科、大科将面临严重的灾难。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全球别处皆无,唯在库区独有。由于它有药用价值,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正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有关专家确认,水库蓄水后,将淹没荷叶铁线蕨的主产地。如果保护不当,自然分布的产地可能消

植被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个不小的数字。按植物群落的生态经济效益计算,被淹没植物价值为13.56亿元。因而,国家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对这些“植”进行“移民”安植,使它们能正常生存下去,继续在三峡“独树一帜”。

森林是生命的摇篮,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据调查三峡库区有363种陆生脊椎动物,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6种。随着大片森林植被“抹掉”,一些动物会丧失家园。

专家们还有这样的担心:由于库区植被受到相当大的破坏,从而会导致陆生脊椎动物群落从以森林群落为主,演变为以草本灌木,农田群落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利用价值较高的动物种类将逐渐被人类利用价值低或对人类有害的动物种类所代替。

更令人忧虑的是,在海拔800米至2000米的针阔叶林带内,有许多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这里的森林一旦遭到破坏,将迫使部分鸟兽迁移,那些迁移能力较弱的种类可能绝迹。

在担心和忧虑的同时,国家采取有力的措施并实施行动保护库区的野生动物——大力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为野生动物“开发”新的生活区。一些专家特别提出:在库区移民迁建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并结合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把森林和植被建设成一个天然的大公园。

现在,三峡库区郁闭林的覆盖率为14.94%,这对于一个大型水库是远远不够的。一些专家的认为,根据通常水库集水区的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尾声

李鹏总理指示:要把三峡坝区建设成东方“日内瓦”,把千里库区建成国家级公园。这是时代的召唤,是全国人民的期望。绿化、美化、香化三峡工程坝区和千里库区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以突出生态效益,环境效益,观赏效益,娱乐效益于一体。

在兴建三峡工程的过程中,大三峡的经济建设,应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走一条生态、经济协调之路,即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发展的道路。让我们在兴建“西江石壁”的伟大事业中,创造一个世界瞩目、生态艺术美的大环境,把三峡坝区建成东方的日内瓦,把千里库区建成国家级大公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