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汽装配线上的“洋专家”
陈爱莲
近日在陕汽总装配线上,停车场上,人们常见两个年轻的“老外”,满身尘土和油污,一会儿钻进驾驶室,一会儿又趴在车下忙碌着,还不时地跟身旁的人比划着说些什么。他们是来自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的恩斯特·米特豪斯和约瑟夫·白兰先生。
这两位“洋专家”在国内的技术水平相当于我国的工人技师,有着精湛的装配技术。
首批SKD汽车装配初期走线缓慢。两位“洋专家”要求严格,一切按斯太尔公司工艺走,不然绝不放行。螺丝必须装正,力矩必须拧紧,一个垫片也不放过。线束、管路不该发生干涉的绝不能出现,外观还要平顺、漂亮。他们总是先做示范,一遍不行两遍,甚至三遍。个别关键部位亲自安装。一次,发现驾驶室窗盖上装配不大平整却不影响质量,而“老外”说,只要看见了,就不能放过。坚持重新修整。米特豪斯业余爱好滑雪,练就了好眼力,任何部位的细小质量问题都逃不脱他的眼下。当遇到不满意时,“洋专家”就冲着翻译,瞪起眼睛,呜哩哇啦发火。这种严要求,刺激了装配质量的提高。在装配最后20辆P59车时,“洋专家”高兴地找到生产厂长张林轩,翘起姆指“OK”、“OK”地笑着。
陕汽总装分厂职工在与“洋专家”共同工作的两个月时间的接触中深深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
跟随的翻译说,这两位“老外”工作时间概念极强。正在吃饭,一看快到上班时间了,放下筷子,立即催促司机开车。上班后马上换上工作服进入工作状态。38岁的米特豪斯的译名与“严肃”是同一单词,却是个幽默、爱开玩笑的人,那只是在休息时间和下了班以后。一穿上工作服,玩笑不开了,立刻一脸“严肃”。闷着头干活。一个工位一个工位检查质量,亲自装配,填写工作记录,与国内联系催件。一天下来等于跑十几里路。
在装配3辆样车时,夜晚连班到很晚,他们让司机和工人们先回去,自己“打的”回宾馆。因为当天要干的工作没有完成,“我们就不能下班。”两位“洋专家”每天总是最后离开车间。
1963年出生的约瑟夫·白兰在3月19日过生日。与他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的女工袁秀清悄悄为他买了个生日蛋糕。总装分厂领导得知后,又特地为白兰举行了生日庆祝会。近20名装配工人、干部与白兰同餐共舞,向他祝贺生日。白兰高兴极了。在异国他乡接受这么多人的祝福,使他感到愉快、幸福。但友谊归友谊,装配中出现了质量问题他一样还是不肯给“面子”。对这些,总装职工不仅不恼,还真感谢这两位“洋专家”的严肃劲呢!因为它的确促使整车的装配质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