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6月30日
第2版
02

“清厕老倌”陈志玉

每日清晨,当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你准会看到一位身材不高,头顶略秃的老工人,一手提只塑料桶,一手拿着扫帚和铁铲,匆匆忙忙穿行于灞桥热电厂生产区、厂前区和福利区,将他所“管”的36个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他,就是15年来,为净化企业环境献余热的陈志玉师傅。

陈师傅今年70岁,1979年退休时,看到厂里厕所无专人打扫,经常出现堵塞,粪便污水乱溢乱流的现象,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便主动向厂里要求,承担了打扫厕所的工作。

陈师傅家住在西安东郊官厅村,与电厂的福利区和厂前区恰好构成了一个三角形。36个厕所又分布在厂前区和福利区的各个角落。最远的离他家2000多米,近的也在1000米以上。加之福利区门外又是农贸市场,还要过一条公路,爬一个大坡,人来车往,诸多不便,单是走一圈得费些力气,别说还要打扫一遍。

15年来,无论是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陈师傅打扫厕所从未间断过。寒冬腊月,他脚蹬一双高筒雨靴,又是冲便池,又是铲地面,特别留意将厕所入口处台阶上的冰层铲掉,以防职工滑倒摔伤,每到酷署盛夏,他身背三四十斤重的药桶,定期将厕所里里外外喷洒一遍,杀灭蚊蝇,排除臭气。在厂里开展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的日子里,陈师傅更是急厂里所急,干厂里所需。他常说,厕所卫生的好与差,是直接反映一个单位文明程度的窗口。因此,他格外用心打扫,甚至将厕所的裙墙,隔墙也用水涮一遍又一遍,不让所谓的“厕所文化”留有半点印记。有时污水溅得满身都是,他也不在乎。有时根据需要一天要打扫二、三遍,他也毫无怨言。当他看到水龙头坏了、水管子裂了,就及时找有关部门修理。

时光荏冉。陈师傅的白发愈来愈多。儿孙们曾试图劝阻他辞了这门差事,让他安度晚年,但他心系工厂,执意不肯。并自豪地说,还能干几年。 (赵新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