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09月01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汉江上,建起了梯级电站 请引进罚款系统 商州姑娘一枝花 图片新闻 天山天池 情人岛上 自语 洞窥 身为道工 图片新闻 说话(散文) 反腐败断想 新居感兴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商州姑娘一枝花

(散文) 屈超耘

在我的老家渭河平原上,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耀州的老碗同州瓜,商州姑娘一枝花。对于耀州的老碗,我端它吃过饭,同时也品尝过同州的西瓜,确实甜透了心。可就是没见过商州姑娘到底咋样。1953年,我调进商州工作,一下子就呆了四十年,这才知道商州的姑娘确如花朵般美丽!

我来商州,第一站被分配在一个叫夜村的小镇当干事。报到的那天,镇子上恰逢集日,看见从四面八方茅草小路上结伴而来的、像山雀子般的姑娘们,我不觉吃了一大惊。她们几乎是一般高的个头,又一律穿枣红袄儿,阴丹士林裤子。裤子的下摆很宽,足有一尺二三寸。走起路,两只裤腿并排儿,很像古时女人穿的裙子。这阴丹士林裤子搭上枣红袄儿,红蓝相间,加上一副端庄而细条儿身材,白净净的脸盘,简直像七仙女下凡来了。这些小美人儿到了丹江边,把宽而短的裤管挽到大腿根,露出白生生的腿肚子,扑通扑通跑到河心,把水花溅得老高老高的。接着,我在小镇东边一个柿树园院子开会,姑娘们来了,不分青红皂白,就给我坐的槐木长凳子上挤,竟然把我夹在中间,像老朋友似的,问长问短,说东道西,弄得我这个山外人手都没处放呢!开完会,月亮爬上了东边山垴,可她们并不走开,一再央求我给教歌子。等到教会了“嗨啦啦啦”她们的心满了,意足了,这才胳膊挽胳膊结伴儿离去。于是,茅草小路上,马上飘起一串串银铃般的小调儿:阴丹士林裤子哟,枣红的袄,商州的姑娘,个个赛玛瑙…

如果说商州农村的姑娘,像坡凹水畔开的野山桃花,俏丽多姿,那么城镇里的姑娘,却像洁白的玉簪和美艳的池荷,别是一番韵致。有一年,我来到丹江中游的龙驹寨采访,便深深体味到这一点。龙驹寨,这个当年的水旱码头,虽然早已冷落、沉寂,却仍散发着南方滨海城市所带来的洋味。丹江像一条蓝色的带子,从西北方向飘然而来,越过古城岭,猛翻个身向东南方向逸去,给北边空出一片槲叶一般的平坝子,古镇就座落在这平坝子上。那是夏天的一个傍晚,太阳刚刚压山,丹江上的凉风,悠悠溜进镇子,给人带来满身的凉爽。我从古码头边拐弯进了西街口,眼睛朝东一瞭,先兀自惊呆了。那圆包蛋石头铺的窄卡卡的街面上,全是一溜溜做针线活的姑娘们。她们都坐着三四寸高的柳木小椅,面前放一个盛着五颜六色花线的竹笸箩。柳木椅子小巧玲珑,姑娘们那做针线活儿的白生生的小手亦小巧玲珑,实在搭配得匀称极了。这些做针线的姑娘们,穿戴几乎是一样的,浑身上下全是白生生的,透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爽味。一看到这幅景象,我不禁脱口说了一句:呵,满街都是林道静。林道静是50年代末期著名女作家杨沫小说《青春之歌》里的女主人公。该书一开头,一列奔驰的火车上,坐着位文静而又脸色忧虑的女郎,浑身上下穿着素白的衣服,连鞋子也是白的。当年工作在城市的青年人,没有人不晓得她的。而我,却在商州的龙驹寨,亲眼看见这么多的林道静,不能不说是一件大趣事。后来,我曾问过当地人,缘何姑娘们都穿白色衣服?他们说,因为当地中学一个女生看了《青春之歌》,便仿林道静的装扮,穿了一身白衣服,一下子就传开了,不出几天,满街都成了“林道静”的世事。本来,按商州古规,姑娘除过守服(家中死了长者),是忌讳穿白鞋的。可因为林道静穿了它,显得格外的美,她们就破了这个古规。我真真饮佩第一个穿白鞋的那位女中学生,她实在还有点开风气的勇气哩!

有人说,出漂亮女子的地方水土好,这话有理。商州的山,是俊山;商州的水,是秀水。山和水紧紧相连,山依着水,水绕着山,相亲相爱,永不分离。特别是晨光初露时分,从水畔升起一绺淡淡的白色雾幔,轻轻地在山腰,像是一条朦胧的锦纱。太阳逐渐升高了,雾幔才悄然地退去,露出的是一座水灵灵的山,一座色采斑斓的山。书上说,这种现像叫山岚,只有山钟水秀的地方才有,通常人们称它为灵气。大概是这种灵气的滋养吧,使得商州姑娘一个个瓜子脸、丹凤眼、柳叶眉、细条个儿,别是一般甜美、秀气的味,使你一见难忘。党的富民政策,更使得新一代商州姑娘以其特有的姿色和时髦的穿戴,可以和苏杭的姑娘比美了。任你随便在商州的城乡走走,不仅会遇到不亚于电影明星盖克那样的美女,就是像东洋友邻的山口百惠式的,也是大大的有。几年前的春天,在商州最偏远的镇安县,流传着这么一个真实故事:西安电影制片厂要在那里拍电影《野山》,当地姑娘听说影片里扮演女主角的演员,是世上第一流大美人,一个个赶赴拍摄现场偷看,及至见到了影星岳红,她们都禁不住会心笑了,说:她是长得美,可像她这样的美人儿,不说在全商州找,光镇安县起码能坐几汽车哩!

去年初夏,朋友约我到丹江北岸一个深山沟采访。我们在一片杨树林子边,遇见一位正在歇息的姑娘,身边放着一辆九成新的自行车。这姑娘虽然脸上有浅浅的斑雀,却俏极。烫发头,开领衫,绿色长裤,裤管很窄,使人感到她的腿特长。特别是脚上那一双粉红色高跟鞋,更显出一股大城市姑娘的风度。开初,我以为她是去山区串亲戚的一问才知道,她就是我们要去的村子里人。她很开通,看见我们就笑着打招呼,口—开,露出一排白生生的牙。我问她,像她这般打扮的姑娘,在村里有多少。她先是扑拉一笑,然后像唱歌一样的说:“俺村有三十多个大姑娘,谁连谁的打扮都差不多。”正说着,后面又—位姑娘骑着自行车过来,见了我们,支没一笑,走了。这姑娘虽未烫发,却是时兴的“幸子”式。我对她的那一笑很有好感,便问歇脚的姑娘:“她也是你村的吗?”她说:“她是个有名的育木耳能手,今天是去相亲,看未来的女婿,听说那女婿在乡农技站工作,中专毕业。”我又问:“怎么没见媒人呢?”她摇摇头:“如今嘛,自己找自己谈,当中夹个人还老大的不方便。”我们歇了一大会儿,和烫发头一起骑上车子在山间公路上行驶,不到半个钟头,就到了村口。这时,竹林边又走出两个姑娘,她俩虽然未烫发和留“幸子”头,却穿着紧蹦蹦的牛仔裤,屁股后边还吊着一嘟噜钥匙。我惊奇地问烫发头:“你们村的姑娘还穿牛仔裤。”她一笑,反问:“为啥不穿,把那裤一穿,浑身的线条就都出来了。”说着,她向自己的皮包一指:“这不,我今天也买了一条。”

呵:我又记起了流传在渭河平原的民谣:耀州的老碗同州的瓜,商州姑娘一枝花。呵,呵,如花一般的商州姑娘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