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争雄
——记工人篆刻家程平
文/李康美
当程平越过人到中年45岁时,《程平印谱》出版面世了。翻开这本由启功先生题写书名的印谱,那造型各异镂工精巧的印模犹如程平求索的足迹。
程平的名字伴随着他的艺术之途已流传到世界20多个国家,篆刻作品广为社会名流收藏,先后5次被选入中国日本书道联展,1989年有作品在法国参加展出后即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1984年,快到春节了,他突然接到参加中日书道联展的通知。身为渭南市工人俱乐部的职工,妻子儿女还在农村,他多么想轻松地和家人过一个年啊!但是他想到这次高规格的联展必然是一次艺术功力的激烈竞争。参展者中方日方各占10名,其中篆刻家的比例更小。于是他只在家过了个年初一,便匆匆赶回,闭门不出,精雕细刻。当入选通知摆在面前时,他真是欣喜若狂。这次联展,程平是最年轻的一位,竟有幸与舒同、启功、赵朴初等老一辈书法巨匠的大作汇集一堂。
出身于农家的程平,从小就对篆刻艺术发生了兴趣。放羊,他把羊儿拴在草坡,膝盖当案台,指头当夹板,练!裤子磨破,手指出血,也不停歇。篆刻是—门传统艺术,必须首先吃透文字学。他费尽口舌,从村里借到一本《康熙字典》,现在已很难算清他把那本字典翻阅了多少遍。又有二天,少年程平在街上看见—个破烂摊前摆着一本陈旧的《五体字帖》,巨大的诱惑使他停步久视。为了买下这要价5元的破旧字帖,他竟把父亲纠缠追逐了一个下午。最终,含着热泪从泪汪汪的父亲手中接过了5元钱……
1971年,青年程平进城工作。他对书法和篆刻的热恋更加固执。他开始投稿了,《文物》编辑部对这位出手不凡的篆刻新人给予了热忱的关怀,并把他的作品推荐给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我国著名的金石家罗福颐先生。罗先生来了信,寄赠了一大批珍贵的书籍和资料。他夜以继日地攻读研习,不断把自己的心得和新作寄往罗老先生求教。在罗老的诚恳指导下,程平一步一步向艺术圣殿迈进。几十家报刊发表了他的作品。
程平从不用毛笔在印石上描字,腹稿打好后,举刀就直接雕刻。当然,对于精心创意之作,他在心里的构思有时会长达一月半月,“下笔如有神”的潇洒只是他构思完毕后的流利。应外事工作需要,他曾经在西安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个日本代表团选好200余方寿山石,规定了字体字型,请程平为本国名人治印,作为礼物带回国去。只给了两天时间。而程平仅用一天半就把203方印章全部刻完。日本人惊诧了,想当面看看他的表演,找出其中一枚,言称字体要更换,问他20分钟能不能带走。在场的翻译都为他捏一把汗,而他却从容应答。从磨光到刻毕,实际只用了8分钟。
至今,程平依然是工人俱乐部的放映员。但他的篆刻作品却作为礼品辗转送于海外的不下3000方。“书道传友情”,程平的篆刻艺术已注入了新的生命。
程平还在跋涉,因为他知道艺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