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泼墨山·游记·
文/金瑞麟
去太白山旅游,途经重峦叠嶂,奇峰对峙的泼墨山时,众游客都恳请旅游车司机于此小憩,于是我这才有缘观赏当年李白的泼墨之处。
泼墨山,其形如平卧的巨大牛脊,唯是那“牛脊”以下却渗下无数墨迹似的黛黑之色。再联想山名,倒也令人遐思迩想。与泼墨山遥遥相对的乃是壶山与铧尖山,仅听山名,便可想而知此二山的山势:壶山,山势虽较平缓,且中间浑圆,其形如壶,但不乏雄伟之气势。铧尖山,因其山峰高耸恰似铧尖,欲剌青天而得名。据说李白游太白山至此,因见这里群山环绕,飞瀑如练,清流碧潭,山涧中巨石洁静平坦,于是驻足停歇,陶醉不已,遂又去酒肆沽酒来此痛饮,醉卧于壶山脚下一巨石之上,挥笔写下《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写罢,李白犹感诗兴未尽,然一想近年入京后在朝中所受权贵之恶气,心烦意乱,诗兴全无,于是便将砚中浓墨向山峰泼去……对面的山峰便留下了斑斑墨迹。后来,人们在李白当年醉卧之处建起了“醉卧亭”,醉卧之石名为“醉卧石”。如今,游人纷纷在醉卧石旁摄影留念,有人还侧身而卧,体味诗仙醉吟的心境哩。山涧旁一巨石上写一诗,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诗日:“李白愤笔不从心,千载留下泼墨痕;抛笔仰看风云过,梦游天姥醉酒吟。”此诗不知是出于古人之手或是今人之口,但目睹这里的奇山异水,聆听诗仙泼墨的传说,再远眺山涧深潭竹筏上那高悬的“太白酒家”黄旗及身着泳装的少女,真令人神思飞扬,感慨万千。
此后,泼墨山便长留于我的脑海,尽管太白深山中还有“开天关”、“世外桃源”、“莲花谷”、“神仙洞”……可我总忘不了诗仙李白和他泼墨的故事。其实,太白山和诗仙李白的名字是密不可分的,游览太白山,能不忆及这位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