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荔
散
记文/剑铭
大荔是渭北名城,古号同州,同州西瓜、同州梆子、同州肘子盛名远播。前日,与友人相伴到县印刷厂联系点业务,两次下同州,书此短文以示不虚此行。
“大荔大,还是西安大?”
说两次下同州,是因为十年前去过一次。那时,改革风乍起,大荔兴起一股购汽车跑长途运输之风。西安街头随处可见豪华的大轿车,车门上打有大荔XX镇,大荔XX运输公司字样。想偏僻贫穷的渭北塬上,能有此壮举,自然引起一番轰动!当时,我还在报社当记者,职业的敏感使我觉得此中有文章可作,便主动搭车到了大荔,采访了这里的运输个体户,感触颇深。除写成新闻稿外,又写了首诗发在《延河》上,诗题是:《北原上,飞驰着彩色轿车》
一晃十年过去了,此次下同州,问及个体运输业的事。大荔人不善言辞,不会夸张,只说,大荔的汽车已开进南方跑运输。南方人见到好多的大荔车,不解的问:“大荔大,还是西安大?”
这话,让陕西人听来似乎很可笑,小小的同州怎敢与堂堂的西安比大小呢?然而,这可笑的问话却反映了大荔的运输业闯荡江湖,着实闯出些名气来了!
带把肘子
带把肘子是大荔一绝,行前,我与朋友就商定,到大荔一定要品尝一番。在印刷厂办完事,问及哪个饭店的肘子作的好?大荔人反问:“你们住在哪?住哪就在哪吃,都一样的。”看来,大荔人对他们的这一名吃很自信。
我们住在县招待所,于是,午饭时,便对食店服务员说:“来个带把肘子。”服务员进厨房转了一圈,回来说:“对不起,今天客饭多,火闲不下。改天行不?”
因吃肘子心切,我便不客气地说:“对不起也得对,我们下午就回去了,几百里跑来就为吃肘子!”。服务员遂又折回,不消十分钟,便端一盘肘子来,解释说:“专门请示了经理,才……”
那肘子放在一个大盘子中,宛如一只大甲鱼。用筷子翻过,里面尽是块状的瘦肉,吃在口里,又酥又软,象是吃煮熟的板栗,果然好吃!我们很快就将这盘约有3斤的肘子“扫荡”了。问价钱,才22元。真是名不虚传,又物美价廉哟!
“不讲理的大荔县”新解
与大荔人闲聊,问:“看你们大荔人说话挺和气,不见有粗蛮之气,为何民谣中称大荔是‘不讲理的大荔县’呢?”
大荔的朋友说,“大荔地处北原,坡大沟深,路多坎坷崎岖。农家人不把出力当回事,所以大荔人赶路不论‘里’,走到目的地为是。传来传去,便有了大荔人走路不讲里之说。传误了,便成了不讲‘理’。其实,我们大荔人忠厚实诚,哪有不讲理的粗蛮之风呢?”
此解倒也新鲜。走路不论里,黑着头赶路,正说明了大荔人吃苦耐劳的品格。但细想,却又觉得,不论里的黑着头赶路之风不宜发扬光大。因为时代发展到今天,凡事都要周密计划:比如说:大荔与西安比,与兄弟县、市比,有多大差距?前面的路走了多少?后面的路该怎么走?等等,都该好好论论“里”,是不是?黑着头赶路,力没少出,汗没少流,却不一定能走到人前头。南方人不知大荔大,还是西安大,你们自个该清楚。要赶上西安,这路,是要认真“里论里论”呢!我这几句闲话,也算是对“不讲理的大荔县”一说的新解,大荔的老少爷们们,我说的对么?
神奇矿泉水
印像中渭北高原是旱原,水自然是很稀罕的了。到了大荔,才恍然明白:这印像大谬不然。
一路风尘难免一身臭汗。赶到目的地后,先找个龙头冲洗一下,觉得那水是温的,再看,那水珠晶莹如玉,比西安的自来水好得多。痛痛快快洗了一阵,又忍不住趴在水龙头上喝了几口,真甜!大荔的朋友说:“大荔现在全是矿泉水。”此言果然不虚,下午住进县招待所,便钻到卫生间的浴盆里泡了一回。打开水龙头,一浴盆水打满了,小小的浴盆里居然没有一丝水蒸气。想那洗浴的水也是天然矿泉水了。洗得舒服,便一日洗两次,归来临上车前,还去那温热的盆里享受了半小时!
大荔,我是忘不了你那神奇的矿泉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