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古代清官每名拾趣
文良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几多朝代更换!无论是君临天下的皇帝,还是权倾朝野的贵族,都会被人们遗忘。但那些为官清廉、正真无私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将永远受人民的爱戴。人们为这些清官们起了许多有趣的美名,表达对他们的敬慕之情。
“一钱太守”。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政绩卓著,操守清正。离任时几位老人拿出一百吊钱送他,刘宠坚拒不收。老人们执意相赠,刘宠见盛情难却,只选了一钱留作纪念。“一钱太守”由此得名。
“二不范公”。明代范景公,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部大学士等要职。众多亲朋好友纷纷登门相求。范景公清廉自律,一一婉拒,并在衙门上写了六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
“三汤道台”。清代汤斌,曾任岭北道道台,三年为政,两袖清风,每日皆以豆腐汤为肴。百姓因此给了他一个“三汤道台”的美名。意思是说:为政作官象豆腐汤那样清,个人生活象黄连汤那样苦;对世道人心象人参汤那样补。
“四知先生”。后汉杨震,任东莱太守时,某日途径昌邑,县令王密曾是杨震举荐的门生。一天晚上,王密以十金赠送杨震,说:“夜暮之时,无人知晓。”杨震厉声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自愧形惭,携金而归。此事传天,大家称赞杨震是“四知先生”。
“五代清郎”。袁聿修,一身经历五个朝代,即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他为官五十载,清贫为本,始终如一,连升酒之薄礼也不接收,于是后人称袁聿修是“五代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