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涅瓦河畔的罪恶
——影片《国际女郎》简介
《国际女郎》诞生于苏维埃解体之前。原著是符拉基米尔·库宁的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的中篇小说。1989年,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和瑞典AB影片公司联合拍摄出品。
80年代的列宁格勒。涅瓦河畔矗立着一幢幢高级宾馆。进出的人流中不时可以看到一些非常时髦的俄罗斯姑娘。只要她们收下旅客递给的约其共度良宵的卡片,按时赴约,第二天早上便可揣着外币兴冲冲离去。这些以己身赚取外汇的姑娘被称作“国际女郎”。她们与历代操此古老职业的同性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自愿;均受过高等教育;有一份过得去的工作。23岁的实习女护士塔尼娅的母亲从事教师工作已20多年,酒鬼父亲23年前就弃家出走。外界丰富的物质生活对塔尼娅的诱惑太大了,她成了娼族中的一员。所幸的是,忠厚殷实的瑞典电气工程师被她的美貌和热情吸引,决心娶其为妻,出国证明上为了得到父亲的签名,塔尼娅最后一次委身于对她垂青已久的日本商人。
塔尼娅随丈夫来到瑞典,过上了梦寐以求的豪华生活。由于整天无所事事,她开始感到无聊。没有当地文凭找不到工作;夫妻俩因民族性格和习惯的差异,在生活和经济琐事上时有摩擦;丈夫的亲友知其底细后也不屑与她来往;不会生育引起丈夫极大的不满……她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只有一个在苏联和瑞典之间开车的邻居是她和亲人及俄罗斯的唯一联系。母亲忍受不了邻居和学生们的嘲弄,打开煤气自尽;娼门女友倒卖外汇被捕反诬是塔尼娅所为。这一切搞得她神情恍惚,在急于回乡的途中,葬身于车祸……
作者库宁站在高度道德和人道主义立场表现出毫不妥协的公民性:糊涂的女主人公虽然堕落了,但她是善良的,她是社会的牺牲品,而社会不需要这种人,因此她注定要灭亡。导演彼得·托道罗夫斯基拍片的基调重点并未放在“职业性”上,而是偏重道德方面:为什么有数千计妇女会从事这一行业?他认为“国际女郎”事实上的存在是一种证明,证明苏联当时的整个生活——经济生活和道德生活陷入极度混乱和不顺利的状态之中。 (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