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张照片(散文)
师明林
我的寝室墙上挂有一个旧式像框,里面装着不少照片,其中在显著位置上有一张照片,是已故著名漫画家乐小英,他满头银丝,手执笔作画,一手夹支袅袅香烟,笑容可掬地正在伏案作画中的照片。乐老师生前给我的信中写道:这张照片是《新民晚报》社摄影记者抓拍下来的。故而照片生动真实,表情自然、没有摆布之嫌。
乐老师虽已仙逝数年,但在我的脑海之中一直不能磨灭。我和乐老师生前只是一日之交,一日为师,但书信往来频繁,教诲很多,却是终身恩师。那年我出差住在陕报的招待所,同房间还住位北京《工人日报》美编、著名漫画家徐进。一天晚上,陕报的几位美编说是明天要陪上海来的著名漫画家乐小英、洪荒去乾陵参观,约我俩同行,我非常高兴。第二天同车和乐老师亲切交谈途中,却使我深感越是有本事的名家,越平易近人。我和徐进同志搀扶乐老师上到乾陵的梁山顶上,休息片刻后合影留念时,我自知本人位卑绩微躲在一旁,但乐老师却招呼我一块来合影。短暂的一天就要结束,返回市里下车时,我约乐老师为《榆林报》作几幅画,他欣然答应。不久便用挂号信寄来精美的“陕北之行”漫画组画和节日画稿。以后为《榆林报》寄画稿数年直至病危,为报纸增光添彩。每当我抬头看见这张照片,无形中给我增添了一股进取的力量。前些年我经常到书店和邮局的报刊零售柜上去光顾,不时就翻出乐老师的大作。我常常暗想:年已花甲,童心不老,一辈子为读者、尤其是为少年儿童创作了不计其数的精美图画,这是他奉献给下一代的精神食粮和爱心。那时我也常在寻思:他那来那第一股子劲头和精力,想象力又是那么的丰富,这位“高产品优”德高望重的老画家一直使我所钦慕。十几年前我就迷上了“雕虫小技”刊头尾花,近年又重操旧爱画起漫画,除为本报设计绘制外,业余也给全国各地报刊投寄画稿。每天晚饭后,在一般情况下我就到报社办公室去绘制,偶有劳累的时候仰卧在床上懒于动笔准备虚度时光,猛然间看到乐老师的这张照片,马上惰性就被一扫而光,立即动身去办公室伏案操笔耕耘在方寸之中。后来,凡熟悉我的画友,甚至家人都认为我的刊头、漫画风格上受了乐小英的影响。这话一点不假,我确实是在默默地学着乐老师的画品人品。兼收并蓄是学画者的传统方法之一。向乐老师学习使我获益匪浅。后来我又在乐老师的画法基础上,溶进了自己的一引起东西,许多年过去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风格,不少人说:“不要看署名,你的刊头、漫画一眼就认出来了。”但我还是“吃水不忘打井人”,乐老师那鲜明生动的选型能力,流畅刚健、飞动欲出的线条,真是炉火纯青、独树一帜。他那丰厚的遗作,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他赠送我的那张照片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在绘画副业上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我要永远地珍爱这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