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11月17日
头版
01

须知“手中钞”分分皆辛苦

本报评论员

今天,本报发表的陕西省银矿银星公司经理朱连久,公差数千里坐硬席,沈阳一周仅花费百余元,勤俭节约办事业的事迹,令人赞叹,值得提倡。

目前,我省的国有企业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刻,不少企业面临着步履维艰的重重困难。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要靠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但是离开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勤俭建国的优良作风,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落实,深化改革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君不见,有些单位年年出台“新点子”,岁岁生产在滑坡,固然这里面原因很多,但与某些领导者奢侈浪费、贪污腐化的败家子作风则有着重大关系。时下,在一些地方,公费吃喝、公费旅游、公费消费的糜烂之风,已达到令古人汗颜,令老外睦目,令国人愤慨的程度。这不仅严重的阻碍了改革的进程,而且毒化了社会风气,涣散了职工队伍。祸国殃民,莫此为甚!

据国家统计局1993年底测算,全国大中型饭店酒家,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营业额来自公费请客。在这里,几乎没有哪桌席是吃完的。一位捡破烂的老太太瞧见后,大叹一声:“糟踏血汗,丧了天良啊!”最近,新闻媒介中又爆出了公费陪饮中“酒池深处泣红妆”、“舍命陪君子”,酒精中毒,呜乎哀哉的咄咄怪事。又据《辽沈晚报》报道,锦州市最近对夜总会、歌舞厅高消费抽查,今年上半年的营业额,公款消费占80%以上,平均每天有22万元用于此类消费,某亏损厂仅6月份就在一家夜总会花掉5390元。至于那三日开会五日游,绕道跑遍半个中国的现象则更是司空见惯。在去年的出国风盛行时,一个穷得连工资都发不出的地方,却花10多万元组织部分领导干部到独联体诸国去“取经”。群众气愤地说:不知道他们到那里去取什么“经”,进什么“宝”?和这些丑恶的行径相比较,朱连久的这种克己奉公的精神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

这些问题,之所以三令五申,严加制止,却屡禁不绝,既有观念上的误导问题,“要搞活,必吃喝”,“要气派,讲排场”成了有些人办事情的座右铭。对他们来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成了思想不解放的“旧观念”,比阔气、讲排场成了开拓进取的“新思潮”,奢侈浪费竞相攀比,不正之风互为驱动,成了一种社会痼疾。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少数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率先垂范,利用手中的权力,带头搞不正之风,上行下效,盘根错节,以至于奢侈糜烂之风不仅得不到制止,反而愈演愈烈。由此可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从领导干部抓起。领导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就可以净化一大片;领导挥霍浪费,贪污腐化,则能够腐蚀一大群。“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正是这个道理。

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从根本上讲是个能不能够牢记和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问题。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就会自觉地把国家的利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脱离群众,当官作老爷,则必然以权谋私,贪图享乐,腐化堕落。当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大多数企业还很穷,只有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勤俭节约,励精图治,珍惜人民交给自己的权力,爱惜公家的每一分钱财,才能把企业的事情办好,完成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须知“手中钞”,分分皆辛苦。愿我们每个同志都能牢记这个平凡的真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