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11月19日
头版
01

走出潼关创新业扎根南京建奇功

周殿雄率五百三秦儿女跨省施工享誉江南

本报讯 省机械施工公司南京分公司五百三秦儿女1974年走出潼关后,立足南京,靠高质量、短工期、合理收费和谒诚服务,抓信息、揽工程,打硬仗、打恶仗,创优质、立信誉,不断滚动发展,逐步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江南建筑市场站稳了脚跟。尤其是近年来,他们在公司副经理兼南京分公司经理周殿雄的率领下,不断向苏浙皖幅射并打进了上海,工程越接越大,实力愈来愈强,信誉愈来愈高,产值利税成倍增长,目前已成为一支拥有固定资产近3000万元、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利税650万元的综合性施工劲旅。

20年前他们刚到南京时,操着“秦腔”四处找活,历尽了艰辛和坎坷。为了生存,搞机械施工的秦川汉子们当过装卸工,搬过保温板,摆过公路上的隔离墩。他们从江南人不愿干的小工程做起,一步一步地拓开业务,路子越走越宽,靠信誉使企业逐步踏入良性循环轨道。短短几年,他们就由单一的吊装施工发展到桩基处理系列化、强夯系列化和土方施工系列化,为企业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他们中许多人10多年都没有回家过春节,没有休过正常的星期天。不时为赶工期,他们一夜之间就把上百吨重的设备拉到几百公里外的施工现场安装调试好并开始施工。在马钢原料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时,经理和职工一块吃用粉煤灰沉淀的水煮的面条,在零下12度的野外工地坚持作业不停工,被甲方领导称为50年代的解放军。在上海罗泾煤码头施工时,因地面太软,需要人工挖出纵横交错的排水沟后再强夯回填,机械手们不愿雇民工挖水沟窝工误工,自己动手挖了累计40公里长的交叉水沟,硬是为企业挖回了50万元。

为了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跃上新台阶,南京分公司把科技进步作为企业振兴之道,在施工中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在马钢原料场施工过程中,他们使用“强夯质换”新工艺,为国家节约投资8000多万元。该项工艺获得了安徽省科技成果奖。在承接上海罗泾煤码头基础处理工程时,给该工程提供贷款的外国银行认为中国人处理不了这项工程,周殿雄大胆提出垫资作“强夯”试验,取得了成功。他们用科学的数据说服了坚持要打砼予制桩的各方面专家,拿到了该工程的施工权。按新工艺预算,不但可为国家节约资金1000万元,而且工期还可提前一年半。

近20年来,南京分公司已完成大小工程1100多个,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上缴利税2500万元以上。1994年与1979年相比,固定资产增值25倍,完成施工产值、利税增长40倍,职工收入增长近20倍。完成工程合同工期执行率为100%,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南京分公司先后荣获中共陕西省委授予的“发扬延安精神先进集体”、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陕西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公司副经理兼南京分公司经理周殿雄也分别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称号。本报记者 周新安 通讯员 刘抒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