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4年11月19日
头版
01

老骥伏枥“珠盘”探新

——为珠算焕发青春的老人王义民访问记

此刻和我们亲切握手的是位七旬老人。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言谈中一点不显山露水,似乎并无惊人之处。但看着他那闪亮的获国家专利的折迭起来可以装进西服口袋的袖珍算盘,凝望着他荣获的全国珠算协会先进工作者的奖章和证书,以及家乡父老褒扬他捐资办学的奖牌,一股钦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他叫王义民,今年七十有一,27岁大学毕业时正处解放战争时期,他不避艰险,在武汉投身革命,后调湖南洞口县税务局任副局长。不久,在“三反”、“五反”中,却因于右任举荐上大学的“政治问题”,被发落到咸阳,在逆境中度过艰苦辛劳的24个寒暑。1979年组织上为他恢复党籍和职务时,他已56岁了。此后王义民担任了原咸阳市财政局副局长,1984年退居二线,不久就办理了离休手续。但他仍像过去一样迷在珠算王国里。

近年来随着微机的应用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被誉为“中华瑰宝”的珠算技术一度受到冷落。为了让古老的珠算技术焕发青春,王义民不顾年迈体衰,带领几位离退休的老财会干部创办了咸阳市会计学会和珠算协会,整天奔波于厂矿、校园,宣传普及“三算教育”(珠算、笔算、心算),举办“秦渭杯珠算技术邀请赛”,吸引全省17个县(区)的少年选手参加,赛出了高于全国水平的成绩。在实践中,他发现人们使用的算盘又大又笨,难以携带,继设计出小巧玲珑的折迭算盘后,又研制成功多功能算盘,这两项成果均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为了尽快把新产品生产出来,他不辞辛苦,亲自找厂家,跑银行,办执照,创办起咸阳优质算盘工厂,生产出的3万个小算盘已销售到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被称为中国第五代算盘产品。

在咸阳旧城张飞庙遗址旁的一个僻巷里,坐落着王义民和他的老搭档创办的会计函授站。在这里,他们举办各类培训班55期,学员4000多人。王义民还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的经验,搜集资料,潜心研究,笔耕不缀,在《珠算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与他人合编的80万字的《中华珠算大词典》已在全国出版发行。从今春开始,王义民受中国珠算协会委托,又开始编著《中国古今算盘精品图选集》一书。今年八九两月,他冒着酷暑带着一位摄影师和一位编辑,先后风尘仆仆地前往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地,遍访当地的算盘博物馆、史料馆和收藏家,收集到古今中外各种算盘彩照400余种。全国著名的珠算研究专家李新,盛赞此书收集的资料“从历史之长、品种之多、选择之慎而言,是算具史上无与伦比的。”

“珠坛事业勤耕耘,千秋大业赖众兴。”王义民饱经坎坷,报国之情愈切。吟咏着他充满深情的诗句。我们似乎听见了他那颗执著而炽热的爱国心的搏动之声

本报记者 杨明洲 冯西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