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信步商海风浪中
——记西安六维金属材料配售中心总经理焦振亮
1993年下半年,全国的钢材市场突然下滑,市场价格半年之中下降了50%,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94年。措手不及的市场变化使经营钢材生意的几乎全军覆没。然而,沉舟侧畔,却有一帆乘长风而进,这就是西安有名的“钢材超级市场”——西安六维金属材料配售中心。1994年,它的钢材销量增长40%,销售额增长20%,各项经济指标创下了六维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奇迹的出现,使周围人大惑不解:这个焦振亮莫非真有回天之力!
焦振亮,65岁,西安市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1987年出任新开张的六维中心总经理以来,带领职工使企业由一个只有7人的小卖部发展成现在拥有200多名职工的6个公司、2个经营部、4个经济实体的集团化企业,经济效益连年翻番,即使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仍保持不断增长的势头。知道焦振亮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经营韬略的。
拾遗补缺
1987年,对于还只是一个钢材小卖部的六维来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它的困难可想而知了。然而焦振亮相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根据市场需求,他给六维设计了一个拾遗补缺、服务于用户的独具特色的经营路子:整张的钢材可以切开零售,售出的钢材错换余退,对采购员实行免费午餐、免费打长途电话等五免费的优质服务。这一招果然给六维开辟了市场,打开了局面,六维一时声誉鹊起。
对此,焦振亮说,商业的竞争有时就是服务的竞争,虽然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和损失,但由此我们却赢得了用户,赢得了市场。
工商联手
在焦振亮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一纸剪报《经营36计新编》,可见焦振亮对经营之道的重视。对市场疲软条件下的进货渠道、工商关系的处理,焦振亮可谓计高一筹。
针对去年的市场疲软,焦振亮并不悲观,他的认识独有见地:“市场疲软不能一概而论,疲软的市场中也有机遇,关键是看能不能抓住机遇。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许多钢厂也给流通企业以种种优惠,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机遇,抓住机遇,就有效益。”
去年初,西北一家钢厂提出:“谁家如能从我厂购买价值300万元以上的钢材,每吨可在出厂价格的基础上再降300元,如原先签有合同,每吨可降低400元。”焦振亮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于是,六维一次从该厂进货3000吨。类似的机遇,六维在1994年抓到过两三次,获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另外,焦振亮还与厂家协商,推出了工商共担市场风险的联销机制。钢厂先供货给六维,六维则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定销价,最后在保证六维最低利润的情况下与钢厂结算。去年10月,六维与略阳钢厂、新疆八一钢厂等生产厂家均采取了这种合作方式,销售量占总销量的10%左右。
去年,六维还与陕西铜材厂联手共闯市场,将工商关系拓展到了更广的范围。六维在资金、原材料等方面给陕铜以支持,陕铜则以低于厂价的价格给六维供货,使得六维能以厂价销售该厂产品。
六维与厂家的紧密联系,使六维抗击市场波动的能力大大增强了。
舍利保市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焦振亮说,得用户者得利润。为此,在市场波动时,六维率先降价,不仅搞微利销售,甚至亏本也要销售,以保证他们市场的占有份额。
去年上半年,焦振亮大胆决定:宁丢利润,决不丢市场。他们将高价进的18000吨钢材以每吨赔四五百元的价格出售。看起来亏了不少,但是资金活了,这样加快周转,又会从运动中挽回损失,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增加物资销售量,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为六维以后的经营和长远的利益打下了基础。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焦振亮不得已而为之,但从下面的事例,足可见焦振亮把握市场的独到之处。
1990年,盘元十分紧张,六维库存的200吨盘元以1795元/吨的价格待售,按说正处于卖方市场,六维可以卖大价了,但事实却出常人所料。有一广州客来到六维出1900元/吨的高价欲全部买走,焦振亮却坚决不卖,并声明只卖本市,且一家不超过5吨。看起来少赚了21000元,但六维赢得了更多的顾客。
这也许就是六维在西安钢材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奥秘。 (张西凤傅明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