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双眼总瞅着太空的人
——记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高工沈果
(一)
时下,迷官瞅权迷财盯钱的人不少。为了权、钱事业不搞、正道不走、脸面不顾的人比比皆是。话虽如此,但也不全是这样。在那些不入俗流的人中有一个人特别古怪,他置一切于不顾,一双眼紧盯着茫茫太空,一盯就是13年,在13个春秋里他瞅破了4道世界级难题,同时也把他自己瞅成了一个国际级的天线专家。他叫沈泉,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高工。
沈泉的主要科研成就有4个:宽频带单脉冲自跟踪网络,小型化双圆双线极化频率复用网络,800MHZ频率复用馈源,多通道旋转关节。这些成果均为当今国际水准,其中3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基于事业上的成就和对祖国的贡献,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25年来第一次破例,将当时仅有30岁的他破格晋升为高工,祖国和人民3年间送给他三个荣誉——电子部预研工作先进个人、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省劳模。
(二)
有人说:“沈泉的成功来之于天赋。”听了这话沈泉笑了。和他在一个研究室工作的王存祥说:“沈泉的出类拔萃在于超常的勤奋!”沈泉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但接手的却是无线电微波研究,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他不动声色地自学了《机械制图》、《微波技术》、《天线理论与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他做好了成就前的一切准备。他第一个成果是参与设计了国家首台直径25米的射电天文望运镜天线系统。第二个研究是C波段宽带跟踪器,它用于国际海事卫星北京测控站。这一技术国内属空白,国际唯美国独有。这就是说,此项研究只要成功,我国卫星测控站天线技术就跃居世界前列,沈泉也就奠定了自己国际级专家的地位。当时,沈泉手头仅有一篇介绍KU波段跟踪器的文章,经过深入地研究和论证。该文所提供的数据和公式有一些是错误的。没有别的办法,他只能从最基本的工作开始,从头学习藕合波理论,分析藕合波理论应用的实例。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工作程序: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实验——修正数学模型——进一步开展模拟实验——建立实用的工程设计程序。翻阅资料,计算数据,推导公式,一张张地绘图。理论推导完成之后,爱人遇到难产。在妻子剖腹产还没有拆线时他又病了,上吐下泄,拖着病体他又钻进研究室,开始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他苦苦地思索,苦苦地寻觅,一百多个法兰如何统一在直径60厘米高40厘米的圆柱体内。他不仅要巧妙构思出各种微波元器件的设计,而且要准确无误地画出机械图纸,在两个月里这样的图纸他竟绘了100多张。设计完成之后,加工制做的难度就更大,关键部件的产品质量要求又极高,机床一开动,非得一口气加工完,一停就要报废,当时供电又不正常,每天晚上11点开机,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几乎天天如此。经过两年多的辛勤劳动,沈泉勇过三关(理论推导、设计、制造),C波段宽带跟踪器的研制成功证明中国在航天测控领域已拥有高顶尖的无线电微波技术,这一技术后来又用于《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的测控站。
(翟龙 军宏 爱琴)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