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追忆孔繁森
——访孔繁森的昔日战友张华
在深入学习孔繁森事迹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访了孔繁森昔日的战友——原岗巴县委书记、现任陕西汉中地区汉园宾馆副总经理的张华。10多年时间过去了,但提起同孔繁森朝夕相处的那900多个日日夜夜,张华还记忆犹新。
1979年7月,张华和孔繁森一同踏上了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一同被分到岗巴县工作。岗巴县海拔4700多米,初到这里的内地干部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高原反应。习惯午休的内地干部如果白天稍微眯上一会的话,那晚上头疼得铮铮做响,整夜无法入眠。再一个是高原缺菜,成天吃馒头、米饭、菜罐头和腌制品,简直无法下咽。对生活上这样的困难,老孔象没事儿一样。他经常是戴着一顶旧军帽,穿着一件褪了色的涤卡制服,时而出现在藏胞的帐篷里,时而出现在驻地官兵的营房里,时而同藏汉同胞载歌载舞。老孔的歌唱得很好,他最爱唱的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红星照我去战斗》的主题歌。在老孔身上,象似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始终给人一种乐观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到岗巴县时,正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加之岗巴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生活贫困。县委在研究、分析如何推开这项工作时,老孔的态度十分坚决。他说,只有下气力推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才能使岗巴县的农牧业有一个大发展,藏族同胞的生活才能有一个大的改善。老孔的鲜明态度,更加坚定了县委“一班人”战胜困难,搞好此项工作的勇气。会后,老孔打起铺盖卷,带了一个工作组便住到了指定的乡上抓试点。开展工作最难的是语言不通,老孔想,和藏族干群之间连话都讲不通,这怎样联系群众,交流思想,解决问题。于是,老孔自己带头学藏语,并要求工作组的汉族同志人人学藏语,很快地推开了工作。之后,县上多次检查、交谈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时,老孔这个组总是先走一步,给全县作出了示范。
孔繁森时刻记挂着藏族同胞的冷暖疾苦。他在日常走访群众时发现有些藏族干群家中缺少吃藏粑的碗时,就把这事记在了心上。一次,他借在日喀则开会之机,自己掏钱买了一摞碗带回来,一一分发给了他们。饭碗虽小,但它盛满了一个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藏族同胞最真挚的爱。
在岗巴县海拔5700多米的地方,驻扎着一个被上级命名的“红色边防站”,战士们常年吃罐头、喝雪水,生活异常艰苦。老孔了解后,在一个节日里带着放影队去给战士们放电影、拉家常,鼓励战士安心边防、报效祖国。
张华含着热泪说,老孔虽然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思想作风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永远激励我们扎实实地为党、为人民工作。(薛长明张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