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5年07月11日
第2版
02

市场无闲地 三秦好热火

居家窗口成为千万群众“摇钱树”

本报讯 在当前火热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私人住家窗口已成为千万秦人的摇钱树、聚宝盆。

不管是在农村、城镇街巷、或企事业单位的家属区,你稍稍留心,便不难看到一个个敞开的以招贴画和各色冷饮袋为幌子的居家窗口,这便是当今自生且形成气候的窗口商店,人们把这种普遍了的窗口商店现象形象地誉为窗口经济。

咸阳市工商局原局长杨茂林告诉记者:“咸阳市有窗口商店不下万余个。”并举例说:“偏僻的新建巷不足5米宽70米长,窗口商店就有4个。国棉七厂生活区窗口商店多达35个,临街向阳的一幢楼最典型,一字儿排了5个。”省工商局个体私营管理处处长秦仕堂说:“窗口商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前些年属零星,去年至今发展为普遍,这是件好事,应该给予肯定。”对窗口经济他概括其好:“其一,反映群众市场观念及经济意识增强;其二,为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实惠;其三,方便了群众生活;其四,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窗口商店多以经营油盐酱醋、日用小百货、烟酒、饮料为主,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经营者多为困难企业职工、离退休职工、职工家属、残疾人。这些人均收入偏低,经济拮据,下海既无“机帆船”,又无“小舢板”,只能利用一楼、平房及地理之利,使自家的物质生活不至于被社会拉得太远。

像街头钉鞋、修自行车一样,窗口商店看上去并不起眼,但收入都不很差。国棉七厂所有窗口商店属厂保卫处管,对其经营状况了如指掌的吴雅民副处长说:“所有窗口商店平均每个月的收入都在500至1000元之间,好的能达到1500元。”记者走访了退休工人李溢修,她说:“过去子女多,家里经济总是困难,厂里多次给房,我们都放弃了,没有钱买不起。现在自有了窗口商店,每天零花钱不愁了,日子过得宽松多了,分新房我们也敢买了。”总的看,对大部分人来说,窗口商店还只是家庭经济的一种调节。但对有些人,窗口商店却非同小可,已成为一个家庭存在的命根,这部分人主要是残疾人。像咸阳化肥公司职工闫嘉瑞,大儿子小儿麻痹,自己因车祸半身不遂,一家6口,全靠他和爱人300多元的工资维持。他家仅住18.8平方米,这怎么能住得下,但单位给他调房他却坚决不要,原因是怕失去地利而丢掉窗口商店,他爱人刘桂兰告诉记者:“我们家全靠了这个小窗口,没有它,爱人、孩子、老人的病就没钱看,这日子就没法过。”

本报记者翟龙 本报通讯员高琴国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