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准”字要写正
雷飙
闲来无事,笔者同一位喜欢爬格子的文友聊天。我问:在《辞海》选收的14872个单字、91706条词目中,哪个字、哪个词的分量最重?
朋友不知虚实,笑而以目示我,我说是“准”和“批准”,并向他讲述了从报上看到的一则报道:
原广西防城县副县长梁正矩在审批土地出让文件时,只签署了“准报”两个字,有人便把满满一箱钱送到家中,打开点数共计人民币45万元。嗜钱如命的梁正矩,因了这一个“准”字,被钦州市人民法院判处了13年徒刑。看来,一个“准”字或“准报”一词,分量是何等之重。
笔者认为, 同为一个“准”或“批准”,却直观地体现了一个“人民公仆”的道德是“高洁”还是“卑下”?是“以权谋公”还是“以权谋私”?
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楷模”、“人民的好书记”的焦裕禄同志,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亲自倡导和批准在兰考大地上广栽“泡桐”。如今,泡桐树不仅改变了兰考的恶劣环境,成了制作乐器的上好材料,也成了兰考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兰考人民为了世世代代纪念自己的好书记,把“泡桐”更名为“焦桐”,让焦书记的功德和英名长存于兰考的天地间。
古人云:“心正才能笔正”。要想让我们的“人民公仆”都把“准”字写正,就得不断地对其进行道德、人格教育,并借助法律的制约、舆论的公开监督作用,使之不敢不把“准”字写正。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