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6年01月30日
第2版
02

下岗职工心态录

文/柳江河李杰

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神州大地,使那些多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生活惯了的国有企业,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有的企业乘风破浪,驶向了彼岸;有的企业中途搁浅,甚至沉没。在那些倒闭、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虽说国家已颁布最低工资标准,可现实无情:职工有的只拿生活费,有的干脆几个月也拿不上一分钱。

据了解,仅去年,西安市就有12万多下岗的职工。未来的路怎么走?最近,在采访中,我们接触了不少下岗的职工,且听他们各自的心声:

希望寄托在工厂

他俩50多岁了,是西安某印染厂的老职工,自工厂成立到现在,他俩为工厂献出了青春,也献出了中年,现在全家4口人都在这个厂。老人说:“眼看该退休了,可工厂停工了。工厂就是俺们的家呀!家都没了,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俺们这么大的年纪,就指望工厂能好起来。”

西安某针织服装厂一名女工说:我又没啥特长,丈夫的收入还可以,我只好当家庭主妇了。我希望有朝一日,企业东山再起,把我招回去。

决心找个“金饭碗”

他已40多岁了,是某国有企业的修理工。企业没活干,他在家闲了两年,至今没找到合适的工作。问其原因,他振振有辞:企业效益不好,我才走到这一步。我一定要找个各方面都比原单位好的企业。我可不愿再受“二茬罪”了。

有“泥饭碗”端也行

她32岁,曾是西安某涂料厂5级电焊工,可命运对她实在不公。问及工作时,她声泪俱下:“我下岗已5年了,孩子都5岁了。我去过许多用工单位,人家只要男的,不要女的。改行吧,招工单位大都要那些未婚年轻的女性。一家5口人,仅靠婆婆的退休金和丈夫那点工资总共400元生活。如今丈夫也要下岗,他嫌我在家闲着,为这,我俩常吵架,可我有什么办法?!只要有工作,不端铁饭碗,端泥饭碗也行!”身边的儿子见她哭泣,双手抱着母亲的腿,生怕母亲会离他而去。

学好本领再圆“老板梦”

她下岗后没几天,在一家饭馆帮忙。人聪明,眼里有活,又肯吃苦,两年后,她也当起了“老板”。不料,因不熟商路,挣的钱全赔了,如今又成了失业者。她说:“我不怕,跌倒了再爬起来,趁年轻,多学点本事。”她现在是边找工作,边学习,一心等时机成熟,再去圆她的“老板梦”。

人在曹营心在汉

他是学机械修理的,大学本科毕业,有技术职称。企业效益不好,让职工自谋出路,他二话没说,开始自闯天下。在西安“一枝刘”干过,在沿海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也干过,谁给高工资,谁家待遇好,他就到谁家干。“只要有技术,天高任鸟飞嘛。”他说。他经常光顾西安市几家政府办的职业介绍所,目的是,一旦看上谁家福利待遇好、工资高,又适合自己工作,他立马跳槽。他现在在一家私人企业供职,那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全靠父母奔波忙

一位当教师的母亲说:“没有比儿子的工作更让人操心流泪了。”话没说完,已成了泪人。她儿子刚进某厂没几个月,工厂就停工了。全家人忙碌奔波让他开上了出租车。由于儿子性格内向,不善经营,最后只好赔本卖车。已是26岁的人了,又无职业,他觉得丢人,怕出门,整日在家里生闷气。找了几个对象都因他无职业而告吹。这位母亲已为儿子在西安化工厂报了名,是包装工。她说:“活是脏了点,但那是国有企业,工资稳定。”我们问:“你儿子看上这工作了吗?”她说:“我和老伴会把他的思想工作做通的。”

我们走访了不少政府办的职业介绍所。据了解,他们已为不少下岗职工牵线搭桥,找到了工作。下岗职工中,凡具备以下条件的人最受用人单位青睐:有文化、有技术、年轻身体好。尤其是那些管理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才最缺乏。因此,下岗职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重塑自我,已是当务之急。

当然,职工下岗就是失业,对这些人政府部门和单位则应着重对他们进行再就业培训,为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否则,这将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另外,国家在建立职工失业保险方面也应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制定颁布有关法规,真正为下岗职工解除后顾之忧。

做为下岗职工,则应该振作精神、面对现实,更应该有紧迫感和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精神,路就在脚下,关键看你如何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