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逢春须问牛何喘
刘开敏
汉宣帝时有一位宰相名叫丙吉。一次,他乘车外出,见一位农夫赶着一头牛,这头牛口吐舌头大口大口地喘气。丙吉急忙把车停下,派了一位官吏去问农夫:“牛行几里矣?”农夫如实作了回答。事后,有人讥笑丙吉,言“此事何足问”?丙吉对曰:“方春牛喘,时气失序。三公燮理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方春牛喘”,虽为琐事,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实属“时气失序”。作为宰相,协调治理阴阳,“职所当忧”,责无旁贷。何错何讥之有!
这则故事启示我们遇事必须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本质,觉察并判断那些起于青萍之末的风向。这也是“讲政治,抓大事,抓落实”的题中应有之义。时下,什么是大事?改革、发展、稳定、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大事。然而,这些大事往往是通过一些细微的“小事”折射出来的,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漠然视之。譬如: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三乱”问题,就不是收几个钱的“小事”。有的地方因集资过多导致众多学生集体抗议,有的地方向农民乱收费引发恶性案件屡有发生,有的地方乱设卡,搞得商贾却步。李鹏总理在接受《瞭望》记者采访时,就明确地指出这些问题的实质在于“不少收费项目中有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作祟,必须从源头上“查一查收费项目究竟是哪级政府发的文,哪个部门发的文,哪个领导签的字,收来的钱干什么用。”可见,抓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讲政治的大事。
逢春须问牛何喘,告诉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多抓一些“职所当忧”的实事“琐事”,少一点云里雾里的大话和不着边际的表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