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6年11月02日
第3版
03

他与企业共命运

——记华山厂青年技术员徐炳周

景红艳/文

他叫徐炳周,已过而立之年。1988年他毕业于沈阳磨具磨科专科学校,分配到西安华山机械厂服务公司的下属企业砂轮厂搞技术工作,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自己的行动树立了一个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

砂轮厂是华山机械厂在60年代组建起来的一个劳务企业,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力量薄弱,生产砂轮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资料,往往生产凭经验,质量靠检验,废品多,浪费大,成本高。作为砂轮厂的技术人员,徐炳周为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感到着急。他通过仔细调查研究,逐个熟悉各工序的操作流程,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验结果和大量的技术档案资料,花费了4年多的时间,编写出了50余万字的砂轮生产技术资料。如今的砂轮厂,生产管理规范了,生产技术过关了,产品质量更加可靠了。

徐炳周的科研探索不光停留在技术资料研究工作上,他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上。由于市场机制的转变,砂轮厂近两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产品单一,销售渠道不通等原因,企业的效益直线下滑,出现了亏损。就在企业出现了暂时困难的关键时刻,他和其它几位同志一起投入到精心设计,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最后产品定型成功且投放生产。目前,60米/秒锆钢玉重负荷砂轮以它过硬的产品质量打开了销售渠道,并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势头。服务公司今年给砂轮厂下达了500万的产值,而砂轮厂却向800万的年产值阔步迈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