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丽的骗局
——高考作弊器广告诈骗案始末
“全国独家专项广告,全国独家机密产品,本公司从海外带进一批‘高科技考场作弊工具’。
为了梦寐以求的理想、为了亲友们翘首的期待、为了通向高等学府的追求变为现实,请选择它。
200元的投资,将改变你的人生前途,你辉煌的人生将从这里开始……
1、微型发射器笔(另加一只无绳耳机),只要用这笔把考场做不出的难题重抄一遍,考场内(外)的同谋就能用无绳月教收到信号,同谋者用相同的方法把答案送到考场内的这位同学这里。
2、微型红外线发射器:本产品轻便体积小,隐藏方便,只要把开关打开,便可在两人之间传递无声信息。”
落款是“江西省宁都县大卫高科技产品开发贸易有限公司”联系地址“宁都县江背井11号,联系人陈伟荣”和联系电话,开户银行等。
1996年高考前夕,这则广告通过通信传媒,迅速飞遍了大江南北。远在最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西边的陕西、甘肃、青海;中部的河南、河北、湖南、安徽;南边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约988个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收到这样一封极具诱惑力的广告信。
然而,这则广告所宣传的“高考考场作弊器”却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海市蜃楼,一个精心设计的美丽骗局。在公安机关的严密侦查下迅速破获,他的炮制者竟是一位人民教师——宁都县会同乡中心小学老师陈伟荣。
6月3日,中央电视台在“东方时空”以《追踪高考作弊工具》为题,作了数分钟的报道,在全社会和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那么,这则诈骗广告是怎样出笼的呢?让我们从头说起吧!陈伟荣、男、现年26岁,中师毕业,在校读书期间,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 989年中师毕业后,分配在宁都县会同乡中心小学任教,因工作积极,教学成绩突出,光荣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了全校少先队的总辅导员,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他脚下延伸。
可惜,他没有沿着这条光彩之路走下去,却走上了歧路。
1996年3月的一天,陈伟荣躺在简陋的木板上,百无聊赖地浏览着一份《赣南日报》。当他看到“博览苑”栏目中披露英国某校考场利用高科技进行作弊的报道后,心中不由怦然一动,一个念头在他头脑中萌发。
一个星期后,陈伟荣和其表弟到武汉购买热水器,又在火车站的阅报栏中看到了与其相关的内容报道,他久久留连在阅报栏前,那个先前潜伏在脑海中的念头又冒了出来。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这个邪念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计划。
4月18号晚上,陈伟荣精心策划的“高科技高考考场作弊器”的
诈骗广告终于出笼了。
陈伟荣的家并不富裕,他一个月350多元的工资,每月要给在省城念书的弟弟寄上200元生活费,剩下的150元只能维持一般的日常生活,当教师苦、累、穷、人人皆知,陈伟荣更穷。他看着别人手持大哥大,腰挂BP机,住高楼,娶娇妻,他平静的心失衡了。别人能富为什么我不能富?他在苦苦地思索着这个问题,渴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大富豪,他希望能找到一条致富捷径,却不想靠勤劳致富。他开动了那个被大伙称之为聪明绝顶的脑瓜子。然而,捷径难寻,孔方兄总也迟迟不与他结缘。正当他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突然间柳暗花明,这两则消息使他脑子豁然开朗:眼下高考即将来临,父母望子成龙,学生期盼进入高等学府,利用 这个机会发一笔横财,岂不妙哉!于是便出现了上述一幕4月19日,他用160元人民币在县城一复印室打印了1000份广告,为了增加广告的可信性,他以“江西省宁都县大卫高科技开发贸易有限公司”的名义,来到一家印刷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该厂领导,印制了1000个标有所谓公司款名的信封,并在县城亲戚家设立信箱,盗用其电话号码作为联系电话。接着他找来一本中国各省地图册,从图册上找到各中学的邮政编码,将广告信陆续寄了出去。
作为一个中师毕业的老师,他的脑瓜子确实非常聪明,他寄出去的千封广告信散布在天南海北,唯独没有本省本地区的。他深知自己设计的是一个骗局,在本省很容易露馅,外省远隔千里,即使被人发觉,人们也不会兴师动众去追索这为数不多的汇款,更何况他用的是别人的地址,要查也查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高考前夕,莘莘学子正在孜孜不倦攻读,突然收到这样一封广告信,无疑会心动,果然各地的电话咨询和信函如雪片般飞来。
陕西某中学高三(2)班30多位同学联名写信要求分期分批购买高考作弊器。
辽宁本溪县某研究所一职员汇来216元人民币,注明邮购微型发射器笔一支。
望着一封封的求购信,一张张汇款单,陈伟荣欣喜若狂,他编织开了美丽的发财梦。
然而,也有不少的同学和家长对此反感或持怀疑态度,他们纷纷拿起笔给有关新闻媒介和教育部门写信予以揭露。
5月20日上午,两位自称是河南省郑州市祥发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祥发和业务部经理刘顺才的客商来到了宁都县梅江镇江背井11号,寻找陈伟荣求购“高考作弊器。”
门上挂锁,两位客商寻问邻人,邻人答道:“陈伟荣下午会回来。”陈伟荣中午回归,得知郑州有两位客商来过,立刻紧张起来,因为他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高考作弊器,那广告也是一纸空文。如果那两个客商要求购货岂不要露马脚,如之奈何?
面对困境,他转动着脑瓜子,很快便生出一计。他利用关系到一家商店赊来一本发票,垫上复写纸,填上山东、吉林、广东、广西等10几个省区的来款数目。为防两位客商不信,他又费尽周折,找来某职校财会班的一个学生,冒充前来购买作弊器的浙江学生,并要其声称:此器效果极佳,还要购一批。
下午,两位郑州客商果然来了,一阵寒暄后,便提出要货,陈伟荣两手一摊说:“货已寄完,要6月10日左右才有,你们如要货可先预付部分货款。”随后,预先策划的双簧戏也开场了。那位学生心领神会,两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两位郑州客商果然深信不疑,临走时声称要订购30套高考作弊器,并抄下了陈伟荣的电话号码。
没有露馅,陈伟荣暗暗高兴,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位郑州客商竟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同日,一封来自山东省昌邑市昌邑中学史X×同学的举报信也飞到了宁都县公安局领导人的手中,信中这样写道:
“我是一名正在备考的高三学生,昨天收到一封信,信中夹寄了这么两张纸(推销高考作弊工具),我认为这是一种行骗行为,为了使同学们免受欺骗,我写这封举报信,请你们能够重视……”。
局领导阅罢举报信件,感到事态非常严重。目前,正值高考前夕,这样的广告信势必引起学生的思想混乱,后果不堪设想。他立即向地区公安局作了汇报,并迅速调集干警立案侦查。5月20日深夜12时,赣州地区公安局政保科长黄华和老侦察员王翠朝风尘仆仆赶到宁都,协同侦破工作。
他们很快查明广告上的落款“公司”,纯属子虚乌有,所说的工商银行也没有其户头帐号,广告上提供的联系地址“宁都县江背井11号”,住了11户人家,并无“陈伟荣”此人,而广告提供的电话号码户主也不是“陈伟荣”。
陈伟荣到底何处人?必须扩大侦查范围,干警们来到局微机室,通过电脑查询,发现全县名叫陈伟荣的有3人。但谁是炮制“考场作弊工具”的陈伟荣呢? 经多方调查,干警发现江背井有一户人家女主人姓陈,其弟名叫陈伟荣,26岁,是宁都县会同乡中心小学教师,而广告上所提到的电话号码,户主正是此人的婶婶。干警们又仔细分析了那份广告,虽然只有400个字,但语言流畅,表述清楚,具有一定的文采和煽动性,对某些学生和家长极具诱惑力。写这样的广告必须具备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那3个“陈伟荣”之中,两个是初小毕业,只有会同乡中心小学任教的陈伟荣是中师毕业,并自修了大专课程且已结业。
干警们认为会同乡中心小学教师陈伟荣有重大嫌疑,并当机立断,于5月22日上午传讯了陈伟荣。做贼心虚的陈伟荣一经交锋,精神的防线就崩溃了,他对自己的诈骗行为供认不讳,并交待了作案过程。
陈伟荣设下骗局,企图蒙骗他人,最终使自己落入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