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美发公”
文/万丽
也许是不修边幅,也许是追求艺术家的风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丈夫开始蓄胡须,他本是络腮胡子,一蓄三年,满脸毛森森的,让人看了好生害怕。七岁的儿子说:“爸爸象动物园的狮子!”左右邻居说:“人家想当马克思!”我有一个女友初次见到他,问我: “这是你老爸!”简直让我无地自容。
我恨恨地发誓要劝丈夫剃掉胡须。
但我知道很难说服他。丈夫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人,他追求的就是超凡脱俗与众不同。何况胡须蓄了三年,他平素精心护理,经常梳洗。四寸长,青幽幽,飘洒洒,确实别有风度。要他一下子割爱剃光,真比登天还难。
果然,我刚刚对他提出去剃胡须的要求,他便愤然起来,一日胡须为男性特有,留须能增加男人阳刚之气;一曰古代男子均以胡须为美。《三国演义》塑造的147个男性人物形象,留须的有104人。古今画家笔下的孔子、庄子、屈原、李白等古代伟人,都是长须拂拂,潇洒倜傥。并振振有词,古代波斯和欧洲,男子对胡须的热情,不亚于女性的染唇修眉。他们对胡子很讲究,染色、涂油,甚至上金粉。据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因为剃掉了胡子,竟遭王后的冷遇,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个美髯公朱仝,竟兴奋得手舞足蹈……他引经据典,竟让我听得入了谜。
但是,他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蓄那么长的胡须毕竟不入俗,被世人视为怪异,受舆论谴责,我必须说服他。“你是艺术家,追求美、创造美是艺术家的天职,然而现代人有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如果现代女性把自己的脚包成古代女子那样的三寸金莲,你也认为是美吗?”丈夫惊讶地望着我。我乘胜追击:“英国学者莫里斯在《人体秘语》一书中说:如果胡须所展现的是男性的权势与敌意,那么经常刮去胡须乃表示蓄意削减自己原始的气概。换言之,把胡子剃干净的男性是作视觉上的示意:恳请合作不要竞争。这位学者又说:从这样的角度看来,剃胡子已变成世界性的和平谦让的表征。而今中国大多数的男士不留胡须,被舆论认为是一件进步、可喜的事情,你的标新立异,是不是值得三思呢?”
丈夫沉默了好久,突然起身拍着我的肩膀说:“佩服佩服,我现在就去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