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魂萦梦绕的襄渝线
傅助章
阳春四月,风和日丽。我们35位三线战友带着聚会后的激情踏上了重返襄渝线的征途。
24年过去了,眷恋之情越发强烈了,好不容易都有了卧铺却没有一丝睡意,凌晨三点了话匣子还关不住,扰的同车箱的旅客也不得安宁。车抵安康,我们旋即又登上去襄樊的列车。列车象脱了疆的骏马奔驰在襄渝线上,我们贪婪地望着沿线的景物,周身有一股暖流涌动着。往事一幕幕闪过心头,呼吸也变得急促了,魂萦梦绕的襄渝线啊,我们回来了……突然,广播里的乐曲嘎然而止,传出播音员甜润的声音:“当年修建襄渝铁路的战友们,我代表全体乘务员欢迎你们乘坐本次列车,今天你们又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是你们第二故乡……”是说我们吗?大家的心头一颤,全神贯注地倾听起来。“你们在这里度过了青春年华,洒下了艰辛的汗水,你们的战友长眠在这里,在你们这些老战友的共同奋斗下,我们这些后来人才得以平安顺利工作在岗位上……我们永远记着你们!”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我们一个个百感交集眼睛顿时模糊了,我和王金强疾步赶到播音室,得知是播音员王英采播的这篇稿件,我俩紧紧握住她的手再三表示谢意,列车开始验票了,战友张宝琦要陪检票员指认集体票成员,检票员和蔼地说:“你们安心坐好,修过襄渝线的人我一眼就能认出来。”我们在当年的团部所在地兰滩车站下车时,乘务人员纷纷探出门窗向我们挥手致意。我们稍事休整又乘上一条驳船顺江而下,终于回到原5850部队学兵一连驻地——碾皮河。
物换星移,沧桑巨变。当年千军万马战襄渝的喧嚣场面远去了,连队简陋的竹编油毡房已夷为平地,野草丛生,难以想象在这条荒凉狭窄的山沟里曾经驻扎过一个生龙活虎的战斗群体,尽管在预料之中,心中仍不免几分惆怅,此情此景令同来的三位女战友唏嘘不已,她们说当年女兵连的条件够苦了,没想到你们还要苦的多。我们凝视着这片生活战斗了二年八个月的土地,追忆着峥嵘岁月,照片拍了一张又一张……令人自豪的是凝结着我们血汗的吴家渡隧道、桥墩完好无损,当年张自珍战友雕刻在桥台上的“学兵一连”四个字依稀可辨,满载着物资的列车不时驰过,在祖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效用。我们兴奋得逢人就问还记得当年的学兵连吗?当乡亲们得知我们就是当年的学兵娃时都惊异地睁大眼睛:“怎么都成了半大老头子了!”水平村的庞运祥老人一眼认出我连当年的材料员耿沪杭,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屋里,端凳倒水忙得不亦乐乎,他说如今种田都选用良种吃粮已不成问题,不少人家看上彩电,有的还盖起二层小楼……来的时候一些战友商议把穿不着的衣物送给乡亲们,看看他们的摆设、穿戴真有些拿不出手。我们和庞运祥一家合影后,又匆匆向当年奋战过的汹谭沟赶去……夕阳的余辉给山峰抹上了一缕金色的霞光,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登上了返回兰滩的驳船,熟识的故地渐渐远去了,我们情不自禁地挥舞着双臂大声呼喊:“再见了——”浑洪的声音在山谷间久久回荡着。
当晚,我们在一家小店就餐时仍抑制不住重返故地的喜悦,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活象个孩子,在曹培全提议下,我们满怀激情地唱起了《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翁春河、苏月琴十分投入地演唱了《敖包相会》,张宝林和李三花维妙维俏的伴舞博得了阵阵唱彩,店老板被深深感染了,他把自家音响搬到店前一块空地上,还请来几位害羞的山村姑娘,繁星满天,凉风习习,我们和乡亲们自动围成一圈,踏着优美的旋律跳起了交谊舞,兰滩车站负责同志也闻迅赶来了,邀我们到车站舞厅和团支部搞联欢
要离别兰滩了,大家的心情不由地沉重起来,当年我们连都活着回来了,可全团却有58位战友长眠在这里了。5月1日清晨,我们顾不上吃早餐便向座落在山岗上的烈士陵园攀去。我们默默地聚集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前,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不等致完悼词大家的眼睛已湿润了。当年我们都是活蹦乱跳的热血青年,如今只有巴山汉水不尽的铁轨陪伴他们了。我们向英烈们默哀、三鞠躬、敬酒、献上束束芬芳的山花……临下山无意中看到两位女战友的墓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我们又专为她们送了纸钱。返回住地后得知,当我们在陵园燃响两鞭千字头爆竹时,正在旅店准备早餐的三位女战友立即出房间向着硝烟升腾的方向默哀,她们听了陵园内还有女难友时泪水夺眶而出。
为使三位女战友尽快重返连队故地,兰滩站负责人几次向有关方面请示在旬阳站要了个停车点,破例让我们登上货车守车,我们在旬阳下车后,孙宪荣、李之花顿时来了精神,大步流星向连队故地奔去。当年5848部队学兵二连的营房及院内的两棵松树依然存在,在一孔当年存放工具的破窑里居然还翻出半截裂把秃头锨,她俩如获至宝争相握着合影留念……为了了却苏月琴重返故地的夙愿,大家推举了四人伴着她一早就出发了,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踏上原5853部队学兵12连修建的花园沟铁路大桥……
时光如梭,我们不得不踏上归途。伴着隆隆车轮声我们的思绪飞扬着,再见了襄渝铁路,再见了第二故乡,我们还会带着家人回来的,让她们也亲眼目睹一下你的雄姿,看看我们浴血奋战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