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于政治诈骗案
老 柯
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五十年代的李万铭政治诈骗案,六十年代王倬伪造周总理批示诈骗20万元人民币案……都是轰动全国的大案。为了警诫国人,汲取教训,在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倡议和支持下,作家老舍精心创作了以李万铭案件为真实素材的剧本《西望长安》。不过,与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政治诈骗案相比较,笔者发现,虽说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并不比其“前辈”高明多少,甚至连掩盖马脚的麒麟皮亦破绽百出,但却屡屡得手,且大案要案急剧增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乃在于一些地方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腐蚀,其党内某些防线已形同虚设,遂使犯罪分子乘虚而入,借售其奸。这种现象,在组织严密充满警惕目光的五、六十年代,自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说五、六十年代的某些国家干部上了犯罪分子的当,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应有的警惕,或没有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和规定;那么,现在产生、暴露出的问题,则多为有所贪求,被某种利益驱动,而受犯罪分子诱惑,甚或有时明知对方的要求是违法违纪的,亦不惜滥用职权,妄自破坏有关制度,规定和程序,为之大开绿灯,提供方便,遂使党内某些防线难以发挥作用,造成难以挽回的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笔者手头便有一篇题为《一起发人深思的政治诈骗案》的新闻报道,其大致内容如下——
贵州无业人员周叶在广州做生意时,结识了中央某领导人的妹妹。周殷勤有方,服伺到位,颇得这位老太太的欢心。周在陪其去外地游玩时,遂自称他是这位贵夫人的“儿子”,并吹嘘自己凭关系能搞到扶贫资金,拉到项目等等。社会混子信口混说,当地官员居然动心,为了借重这位看来背景不小的年轻人为当地谋些好处,某市领导不曾对周进行任何考察,即为他办了临时身份证和工作证,并任命周为市经济技术引进开发办公室主任。在某市期间,周又施展其外交手腕,巴结上一些中央来的老同志,并与之合影留念。此后,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周凭着骗来的身份,推荐信且兼以利益钓饵,竟官运亨通,不仅在某军事院校混来了“上校军衔”,且被某省政府发文任命为一个地区的副专员,后又摇身一变,当了某大军区下属公司副董事长……直到东窗事发,这位政治诈骗犯方于1994年10月22日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为这幕丑剧划上了句号。
周叶后经他曾当过副专员的那个地区的法院审判被判处死刑,此亦是他罪所应得,不说也罢。关于这起政治诈骗案带来的教训,那篇新闻报道如是总结:“一些地方在选拔干部时,不讲党性,不遵循组织原则,不按程序办事,甚至不经组织部门考察,不经党委集体讨论,个别人说了算……应引起我们党内的高度警惕”。诚哉斯言!但翻翻近年大大小小这类案件,这样的教训可谓多矣!为什么这已不新鲜的“教训”却仍在“教训”下去?原因固然很多。我想,当与近年来党的建设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一些领导干部只看重经济利益,政治意识相对淡薄,以致不能严格党风党纪,甚至出现就是“不管自己”的咄咄怪事不无关系吧!如是,党内防线怎能不出现漏洞,并为坏人所利用呢?从严治党,这是中央十分关注和再三强调的政治问题。而欲“从严”,就不能手软,不能姑息,不能“马列主义上刺刀——对人不对己”。所以,我希望,在公开揭露了周叶的诈骗罪行后,新闻媒介能否对与此案脱不了干系的某些干部予以组织处理或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况,亦来他个公开曝光呢?这样,其警示教育作用当会更深更大些!笔者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