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6月26日
经济与法
03

人民币:期待着你我的爱护

——写在全国“爱护人民币宣传周”活动之后

文/郭建国

袁浩慧

陈国杰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提高人民群众爱护人民币的自觉性和对假币的防范意识,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决定6月8日至14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护人民币宣传周”活动。

人民币作为流通领域不可缺少的工具,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残损破旧情况比较严重,不仅群众使用不便,而且有碍于商品交换和流通使用。造成人民币残损率过高,除了自然残损未能及时回收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不强。其表现形式有:

一在人民币上乱写胡画。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许许多多的人民币上都有书画痕迹,有记事的、有写姓名的、有记地址和电话号码的、有写情书或下流话的。更有甚者随意在伟人或其他头像上极不严肃地乱画乱涂,为他们“描眉”、“化妆”、“涂口红”、“画胡子”、“戴帽子”、“配眼镜”等等。

一不当放置人民币。几年来,人们腰包的“银子”多了起来。然而在农村有许多人跟不上社会形势发展,思想落后,观念保守,不敢或不愿把钱存到银行,而是想方设法藏在墙缝里、帽子里、鞋里、屋顶上、地板下、粮仓里、铁炉里、狗窝里、床铺下、屋檐里、草垛里,或缝在衣服里,或放在瓦罐、瓶子、箱子里,然后埋入地下……这些盲目落后的放置方式,导致人民币少则几百元、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遭霉变、鼠咬、虫蛀、火烧、被盗,不仅给国家造成损失,也给刚刚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民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精神上的痛苦。

一人为污损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你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些小贩用油腻腻的手为顾客找零钱;有的人习惯用脏手在或旧或新的人民币上揩擦;有的人用小角票擦鼻子、擦桌子、擦皮鞋;有的司机和汽车修理工用人民币擦拭机器零部件等等。

一用人民币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用币值不同的人民币(以小面额居多)折叠成形态各异的工艺品现象,有帆船、菠萝、花篮、小动物、小娃娃、灯笼等等。有人结婚时用百元大钞拼成大大的双“喜”字;老人过生日、用大钞拼成“寿”字,以示庆贺。

——故意毁损人民币。有人把人民币当陪葬品埋入地下;有的人在祭祀时把人民币当烧纸烧

;有的人在人民币上烧出一个

小孔;有的人用挖补年号或采用化学方法将人民币进行处理,企图蒙蔽钱币收藏爱好者;有的用硬币补锅盆;有的人抽掉人民币防伪线,梦想发财。

——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物品上非法使用人民币图样。由于人民币在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信誉,于是一些人或厂家为了招揽生意、吸引顾客,故意乱用人民币图样,使小到1角、大到100元人民币的图样都被派上了“用场”,出现在衣物包、挂历年画和钥匙扣、儿童玩具、扑克等上面。

——随意缩小人民币单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某市的的士司机和三轮车车主们开始不把一元钱和十元钱、百元钱的人民币叫做一元、十元、百元,而是缩小一百倍分别叫做一分、一角、一元,对于这种叫法,不少市民习以为常。

“你到一个国家所见到的第一件东西就是钞票。它就像一个国家的面子,马虎不得。”一位银行家如是说。要改善目前市场上流通人民币整洁度差的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密切协作。首先,每个公民都要把每一张人民币当成“国家的面子”,倍加尊重和爱护,在全民中养成一种尊重爱护人民币的美德。其次,加强银行残币兑换工作。要求银行必须设立残币兑换专柜,实行挂牌服务,及时为客户兑换,使残币能够及时回笼,交主管部门销毁,以减少残损币的流通。人民银行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对不给群众兑换残币的银行给予必要的惩处,并限期纠正。再次,提高国人的非现金结算意识。现今,各种非现金结算工具迭出,手段日趋电子化、网络化,而现金结算的数量反而趋增,实在令人困惑。这与社会上各种“灰色”收人大量存在,大量现金长期在银行体外循环有重要密切的关系。第四,加快货币更新速度。据调查分析,我国货币流通周期为4年左右,这与有的发达国家6个月就更新一次货币(不是更换版别,而是同一版号的重复印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差距甚大。第五,国家应对《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章有关故意损毁人民币和残缺、污损人民币的兑换等条款的法律责任做出明确的解释,以便于司法实际操作,有效地打击破坏人民币的行为。

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九五”末流通人民币的整洁度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过到七成新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到那时,坚挺的人民币币值和崭新的钞票融为一体,花钱时,国人脸上定会常常露出喜悦的笑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