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01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升旗 图片新闻 百年国耻一旦雪 回家的况味 图片新闻 香港地名由来诸说 彤云缭绕话紫荆 香港 香港回归书怀 香港回归感赋 庄严的时刻 接香港回家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香港地名由来诸说

齐连声

香港在珠海口东侧,包括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两部分,原属新安县,今深圳市。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后,英国侵占香港岛;1860年(光绪十四年)又强行租借九龙半岛深圳河以南地区及附近岛屿(内九龙城管理权仍属我国)。有铁路经深圳通广州,京九铁路直通北京。围绕“香港”这一地名,还有好几个动人传说哩。

其一是传说在很久以前,在“香港仔”的附近有个村庄,叫“香港村”,也叫“香村”。这里生产的佛香驰名中国内地,甚至进贡皇帝。但有一年,村民拒绝进贡佛香,皇帝勃然大怒,便令捉拿香港村的头人。村子里的人闻讯,都吓得远逃他乡,从此那里再也见不到佛香了。

其二是传说香港取名于一个香炉。它存放在海湾堤坝边的一座寺庙里,于是人们便把发现香炉的地方称作“香港”或“仁香炉港”。

其三是传说香港取名于一个叫做香姑的女人。这女人是一海盗首领的妻子,其夫死后,她取而代之当了首领。后来迁居到现在叫做香港的岛上。“香港”,则意味着是“香姑的港”。

其四传说是:香港取名于薄扶标道旁边的一条江。这条江的水清澈甘甜,非常好喝。老百姓经常到江边挑水,这条江曾经叫“香江”,“香港”便是香江之“港”之意。

其五说法是:香港的得名与莞香很有关系。莞香即东莞县所产之沉香(常绿乔木)。古时香港和九龙均属东莞管,在宋代末年就已有人开始在此地种香,所产香料质量优良,其中有一种叫“女儿香”的,被誉为“海南珍奇”。所产沉香从香港仔海湾运往各地,所以海湾称为“香港”。

上述传说之中,第四个传说比较可信,因为珠江在此分流极多,在有的地段确实叫过“香江”,就连与香港隔海湾相望的珠海,过去还叫过“香州”哩。现在虽改名为“珠海”,但老城区仍叫“香州区”。

其实,第五个传说颇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很久以前,在石排湾附近就有一个村庄,它本来就叫“香港村”,现在,人们还把这地方称为“小香港”或“香港围”。现在的香港岛和九龙等地,过去都隶属于中国广东省的东莞县。后来,从东莞县(现为市)又分出新安县(后改称宝安县,即今之深圳市),香港岛等地便属宝安县。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些地方才先后被割让或租给英国。当初,东莞县(现为市)盛产“莞香”。大都集中到石排湾这个小港,再用船运至广东,远销苏、杭和京师。小港就被称作“香港”,这里的村子也就叫“香港村”。

据说在雍正年间,因宫中需求香料很急,“来香专吏”在东莞索要,搜求不得,便用严刑逼迫,香农不堪其苦,便干脆把香树毁了,携家逃亡。从此,“莞香”就衰落而渐至灭绝,成为历史陈迹。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