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01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升旗 图片新闻 百年国耻一旦雪 回家的况味 图片新闻 香港地名由来诸说 彤云缭绕话紫荆 香港 香港回归书怀 香港回归感赋 庄严的时刻 接香港回家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3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3

彤云缭绕话紫荆

毛锜

象一朵朵升腾缭绕的彤云似的,一种在香江土生土长并于春日随处可见的花卉,倏忽之间从万紫千红的南国花木中脱颖而出,以卓然不群的姿态盛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上,为璀璨斑斓的东方明珠平添了一道灼灼耀眼的光辉,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目。这,就是港人祖祖辈辈司空见惯的庭院花木紫荆花。今天,它作为喜迎回归的东风第一枝,正伴随着港人的心花争艳吐蕊,可真是“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的诗的境界啊。

紫荆花一名满条红,顾名思义,就知道它是有枝皆花。又因其枝密花繁,便还有蚍蜉、火虮、紫珠等别号。从中原地区到岭南的林泽间,均可见其倩影。不少人还喜欢将它栽植于天井或门前,以点缀庭院风景。关于这一点,历代诗文中屡有反映。如唐代诗人元稹的一首《红荆》诗,就写道:“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直到孩提皆惊怪,一家同是北来人。”紫荆花一般三、四月开花,而此红荆十月便开,想必是南方气候偏暖的原因吧,遂叫诗人有“不待春”之叹。再如元代号为句曲外史的张雨所写的《湖州竹枝词》里,也有这么一首缱绻缠绵的情歌:“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它描画了紫荆迎门的山村人家小景,颇具情趣。最有意思的还是《老学庵笔记》中记述的那位“性喜恢谐”的高僧行持,他在余姚穷困得无法辞岁,却苦中作乐吟诗道:“大树大皮裹,小树小皮缠,庭前紫荆树,无皮也过年。”不意淡雅朴的紫荆树,还给这位穷和尚带来一种无言的精神安慰呢。至于今天,在南国紫荆更是处处枝影婆娑了。

固然,淡雅朴素也不失为一种自然之美。但和百花仙子中雍荣华贵的牡丹、美艳妖娆的桃李、暗香浮动的梅花、秋日金色的菊花等名花佳卉比起来,毕竟紫荆花还是太朴素乃至多少有点寒伧了。因此,尽管明代的王敬美在《学圃杂疏》一书里为其仗义执言:“此等花虽非奇卉,而点缀春光,不可无一。”然而清朝的李渔面对他花圃中的一株紫荆还是不能不慨叹道:“然少枝无叶,贴树生花,虽若紫衣少年,亭亭独立,但觉窄袍紧袂,衣瘦身肥,立于翩翩舞袖之中,不免代为踧踖。”(见《李渔全杂卷五种植部》)踧踖者,尴尬之意也。这是说,让紫荆花厕身于群芳之中,连他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可正如一句俗话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紫荆花虽比上不足却也自有它超凡脱俗的品格和魅力。这里且不说其花“色紫性降”,其皮“乃木之精”,有破血消肿之药用功能(见《本草纲目》);也暂不说什么“紫荆可作床,金荆可作枕,白荆可作履”(见《广州记》)。单举两个历史传说典故,也就约略可以窥见它在人们心目中崇高的地位了。一个就是“荆钗布裙”,因为古代的劳动妇女喜欢折荆枝作发钗,作为一种天然装点,嗣后便渐将其引伸为淑德贤慧的同义语。东汉梁鸿那位勤劳持家的妻女孟光,就享有“荆钗布裙”的美誉。另一个历史传说典故就是《续齐谐记》里所记录的那则“田氏紫荆”。那是说汉代京兆有田真兄弟三人,商量着分家,将家中财产三一三剩一均分,唯堂前一棵紫荆树让他们犯难,后决定斫为三段,但当第二天着手斫树时,却发现该树已枯,且“状如火燃”。田真大惊,嘱告诸弟说:“树本同株,闻见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说罢痛哭不已,并当即改弦更张,不再斫树。而说来也怪,这棵紫荆树应声竟又奇迹般的复活繁茂了。妙啊,这个典故不仅是一个颇富哲思的寓言,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有关兄弟和睦的美丽传说。也由此紫荆树和紫荆花便成了历代人们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了。天宝年间,诗人杜甫于飘泊中就有《得舍弟消息》诗:“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无返处。”韦应物曾有《见紫荆花》诗:“杂英粉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明代的张煌言于战乱中亦有《清秋忆从弟嘉言》诗:“离别紫荆生死际,平安黄犬有无闻。”直至清代“田氏紫荆”这则佳话不仅散见于诗文篇章,且进人民间随处传唱的套曲。象程鸿诏的《新水令·壬子岁题尹畊叔小照》中,便有“看田氏紫荆稠,荀氏八龙虬,记从前让枣分梨候,到此日连床听雨秋”的精彩词句;还有颜孝嘉的《耍孩儿》套曲,就写得更深情了:“姜肱枕被寒犹暖,田氏荆枝秀满条,情深手足真为宝。”于此亦可见,此次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衮衮诸公决定紫荆花中选,既符合港人的殷切回归愿望,且对台澳同胞的次第回归也寓有召唤之情,实乃“盖有深意存焉”。

迎着回归阳光雨露盛开的紫荆花啊,就象当年井冈山上的映山红,陕北高原上的山丹丹,盛开在时代的记事簿上,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荣耀,又代表着炎黄子孙的一种尊严。恰如一位毕生爱好花木的诗人所说:“愿君休薄闲花草,万国衣冠拜下风。”

盛开吧,美丽漂亮的紫荆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