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有理有节当“上帝”
买到歪货次品,遇上修理不及时之类的事难免让人心烦,要求商家更换赔偿或处理解决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作为一个消费者维护自己利益也应做到有理有节,否则非但解决不了问题没准还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近年来这样的事我就遇到过好几次。
有一次,我作东请朋友在省城一家有名的烤鸭店聚餐,谁知刚一吃便觉得味道不正,鸭皮有股焦糊味而且夹杂着不少泥沙,顿时令人大为扫兴。我本想发作一通,但转念一想这也许是偶然现象,况且正值营业高峰时间,吵闹起来岂不影响店里生意?于是我冷静下来,小声给服务员说明了情况并请他品尝一块鸭肉,结果人家二话没说就换了一只鸭子,还一再表示歉意。
还有一次,我在某商场买了一支钢笔,当时没试用,几天之后才发现吸水管吸不满水。我找到商场要求更换,没想到售货员无动于衷,还强词夺理说只要能吸水就是好钢笔,指责我没事找事。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字一句对售货员说:“照你这种逻辑,生产钢笔的厂家岂不是太浪费了吗?吸水管反正不能吸满黑水,倒不如索性设计得短小些,那样的话还能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呢!你最好把这个意见反映给厂家,说不定还能评上‘优秀合理化建议’。”围观的群众顿时轰堂大笑,在大伙的批评声中,售货员只得给我调换了钢笔。
维护自身利益也有不顺当的时候。去年底我通过邮局汇款向某职工读书中心购买书籍,3个多月过去了却音信全无,去信催问也不见答复。我一气之下给该中心寄去一封挂号信要求退款,并扬言再不明确答复将通过新闻媒介讨个公道。对方倒是很快回了信,但却一再声称没收到汇款,并建议通过邮局查找下落。这时我才感到有些后怕:汇款程序比较复杂,冒冒失失地投诉新闻媒介,万一不是读书中心的责任,岂不是自个惹火烧身还要连累新闻单位吗?后来虽然通过邮局查找解决了问题,但几番折腾却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事后细细想来:如果首先通过邮局查找汇款下落,拿到真凭实据后再跟该读书中心交涉或者投诉新闻媒介,也许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
消费者虽然被称之为“上帝”,但上帝并不那么好当。要想在消费活动中不吃亏上当,除了具备敢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勇气外,还必须注重方式方法,讲究技巧策略,这才称得上一个成熟的消费者。 (周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