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爱心撑起那些天
——“全国优秀文明家庭”李宗怀家事几笔
文/姚成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能使你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上看见希望的绿洲;它能使你在千年不化的冰山雪岭中领略温暖的春意;它能使你在雾海茫茫的人生旅途中拨正偏离的航向;它难使你在荒凉凄冷的孤寂心里收获快乐的果实……它是无形的,却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有着神奇如春雷一般的回响!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这么伟大?这么神奇?我要说,它就是——爱,是人类对美好生活、对家庭、对自己同胞真诚的爱心!
西安秦川机械厂职工李宗怀,就是这样一个为家庭,为周围人们奉献出一腔爱心的人。
事情还得从李宗怀的爱人王巨才说起。王巨才1958年参加工作,是一位工作积极肯干的优秀团干。1962年12月在一次冲压操作中,不幸发生工伤事故,造成双目失明。这对才只有22岁的他来说,是何等沉重的打击!王巨才未来的人生道路将怎样艰难地走下去?
巨才到了该成家的年龄,但对方一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及穷困的家境都连连摇头,他的婚事一直拖到1973年,经热心人介绍,结识了心地善良的四川姑娘李宗怀。1973年宗怀走进了王巨才的家,一跨进家门就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双目失明的王巨才正摸索着在灶前做饭,只铺着一张破席的炕角坐着衣衫褴褛、白发苍苍的70多岁的老母亲,屋内一片狼藉。眼前的一切,使她不寒而十粟,伤心的泪水夺眶而出,在她短暂的停留期间,终日沉默不语。巨才虽然看不见,但他能猜出八、九分。他诚恳地对宗怀说:“我把路费给你,明天让人送你回去吧,我不能让你陪我一辈子受苦。”这是一个双目失明,但心底善良的男人,他既期待女人留下来,又于心不忍,强忍着泪水,倔强地摇着头。她默默地扶巨才坐到炕上,换上身旧衣服,为王家的柴米油盐忙前忙后。就这样她将爱心连同她的一生奉献给了她的丈夫,并在巨才的心头,燃起了一盏希望的明灯。
1987年以前,李宗怀一家5口人的生活仅凭王巨才每月几十元的工资艰难度日。为了解决家庭困难,她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每天晚上她要辅导孩子的学习,照顾双目失明的丈夫和体弱多病的老母亲,直到很晚才休息。早上四、五点钟她又从床上艰难的爬起来收拾完家务再出去找点儿挣钱的门路,她家的灯是周围熄的最迟亮得最早的一户。她的婆婆,早年丧夫,到老年又遇上儿子受伤的打击,脾气越发暴躁了。有时与女儿闹矛盾,便跳着大骂、用笤帚打人。宗怀却说:“她毕竟是巨才的母亲我的婆婆,为了巨才、为了这个家,我这个做儿媳的应该让着她,照顾好老人才对”。她有时买点儿肉,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安顿好老人,然后自己再去做饭。婆婆病了,她精心照料,把可口的饭菜端到跟前,每天还给老人洗脸擦身,端屎倒尿,对老人的被褥、衣服定期拆洗,还常常半夜起来看老人盖好了没有……
人心换人心。日子久了婆媳关系慢慢地好了起来。
1992年夏季的一个星期六下午,乌云密布,天气闷得人透不过气来,一场暴雨就要来临,由于三十街坊十九号楼处于低洼地段,各家都在准备防洪挡水。宗怀看到西邻只有两位老人,便放下自家的事,去帮邻居堵门口。倾刻间,暴雨裹挟着冰雹倾盆而下,门口顿时成了“河”,她帮完西邻又忙东邻。这家住着一户双职工,星期六下午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眼看水就要进屋,她赶忙找来砖块、麻袋堵住湍急的水流。等回到自己家时,她傻了眼:一尺多深的积水漫过了床沿……
十九号家属楼最让人头痛的是厕所堵塞,屎尿顺着楼道往外涌。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她便用手一下下抠出堵在管道内的杂物。她经常带领全楼住户打扫环境卫生,对乱扔杂物的人毫不客气地提出批评。她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十九号楼的卫生状况越来越好。
前几年,西安一到夏季,居民生活用水更是紧张。宗怀家住在一楼。每逢供水紧张期,高层楼的人要到一层来提水,她总是房门大开,笑脸相迎。五楼一住户有辆轻骑,晚上存放不便,她就让放在她家里。李宗怀孝敬老人,体贴丈夫和乐于助人的感人事迹深深影响着他周围的职工及家属,人们正在以她为楷模,把对她的崇敬化作无声的行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默默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