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究竟该怨谁?
编辑同志:
笔者最近到某建筑企业工地采访,发现这个项目部收回了部分职工正在施工的工程,另分包给了外部施工队,职工对此议论纷纷。
职工说,自己企业的活,不让自己职工干,这是什么企业?并进一步说,没活干,他们靠什么吃饭?靠什么养家?
而该项目部领导解释说,施工前,他们将工程分包给了全部内部施工队和外部一些施工队,并签订承包合同;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队,包括内部施工队在质量、进度上出现了严重问题,项目部依据合同,将工程强行另行分包,造成内部一些职工也失去了工作。项目部领导认为,企业要保证效益,保证工期,保证质量,所以这样做;并报怨说,内部一些职工吃惯了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想拿钱,工期、质量观念不强,市场竞争意识淡薄,不经受这一冲击,不但要砸企业的牌子,最终也要砸自己的饭碗。
笔者了解到,这一现象目前在国有施工企业中比较普遍。站在职工角度来说,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改革必须本着为职工谋利益的宗旨,一些职工确实未干好本职工作,可责任到底应由哪些人来担负?长此下去,企业凝聚力何在?站在领导角度上讲,困难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迫切需要打破“铁饭碗”,打破内部、外部界限,迫切需要以贡献论待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出困境,才谈得上职工的长远 利益。
渭南市读者:杨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