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7月26日

陕西工人报寰宇博览 越南纪行 日本企业“减肥”的四种模式 印度的婚姻集市 英国公开招聘间谍 美国如何管理国企 小费在国外 风流女大使传奇

当前版:第A7版:寰宇博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寰宇博览
07

越南纪行

文图/刘远致

过关

中越边界的友谊关昔日曾有过炮火,今日已复平静。关外一片起伏山峦,关内山峦一片。四月下旬这里仍冷风习习,一栋圆顶兰色玻璃的海关楼孤零零地坐落在山下。进楼先交10元“口岸管理费”,接着要“健康证”,没此证得回凭祥交210元进行体检,发证。据当地海关人员讲,无此证若被越方查出得罚500美元。验照处是三位正襟危坐的武警军官,面目冷峻如友谊关的天气,从小窗中丢出一张单子令过关人填,待验明正身后方可通行。

出关后到越方检查站间约有一公里的泥泞土路,一双特为出国穿的牛皮鞋已泥污不堪,纯毛西裤亦是泥迹斑斑,本人以此狼狈形象出现在越方海关。我诚惶诚恐地递上有越南使馆签证的护照,越方军官很礼貌地递出一份表格,是全英文的。我只学过俄语,此时在外国军官面前不免汗颜,自觉有失大国风度,无耐只有请越方军官代填,那怕给些代笔费呢。岂知越南尚未“开放”到干什么都要钱的程度,更未注意到我的尴尬,一位中尉军官为我填好了单子递出了护照——可以开路了。这样简捷快速?我有点儿不大相信,忙又主动地递上出关时的交费单据,证明没有“爱滋病”的健康证,人家看都不看说:“这是贵国的事我们不管”。那位为我填单的军官走了出来,他会讲中国话,他主动地介绍了去河内的走法,他为我们叫了一辆日产“面的”,他告诉我们:“国内火车很慢,且有小偷,汽车则可直达河内。”我望着房外那伸向远方陌生的公路,天上下着:濛濛细雨,决心坐这辆“面的”。当我与这位个子不高的军官握别时,忽然想起了咱们的一位子弟兵——雷锋!

友谊关到谅山约十二公里,公路两旁是与中国城镇无异的店铺,只是招牌再无一个中国字了;行人店家的衣着、肤色也与国人无异。南方的山林郁郁葱葱,满目绿色里有收工的农人,汽车在山路上大约一个多小时即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平原,水系发达,阡陌纵横,稻田里一片嫩绿,有树虽不参天,但有一簇簇椰子挂在上面,还有趴在树干上的人参果,我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过北丽、北江、北站几个市镇,汽车驶上红河大桥,便进入河内市区了。司机拿出一张越文名片示意我们到河内哪里,我比划着找一处睡觉的地方,司机不懂中文、英文,横竖弄不懂意思。车在河内漫游,看着这陌生的街市,看着那穿梭的日产汽车、摩托,虽已是夜晚十点多钟,行人、店铺还未关门,霓虹灯打出的广告是我们熟悉的“尼桑”“本田”“索尼”!我努力地在左右寻找旅店招牌,可是毫无结果——全是越文。汽车终于在一户居民门口停下,司机示意我们下车,说这是他姐姐家。随着主人进屋,学着人家脱鞋,尽管房里只是一般的地板革。坐椅是红木的,立柜是雕花红木的,录像机、电视机、电冰箱是日产的,外屋有两辆“本田”400摩托,估价得值十万人民币!这位司机姐姐端茶倒水非常热情,只是仍不懂中、英语。河内不限养犬,两只小狗在狗妈妈率领下在我身上又扒又蹭,急不得恼不得。喝了两口主人家的茶水肚子更觉空荡,语言不通太难了,“吃饭”怎么说?不知道!焦急中我终于发现了“救星”——主人家的一本挂历上赫然印着“云南饭店”四个中国字,下面印的即是越文的地址及电话号码,司机明白了意思驱车直奔饭店。

胡志明纪念堂

吃过早餐,河内的街道上已塞满了日产摩托,小卧车反成了“羊群中的骆驼”。摩托车骑手男女均有,看上去大多是上班族,路口也有红绿灯,人们大都自觉遵守。河内的交警特舒服,他们只是在什字路口边坐着。嘭地一声,一辆崭新的“本田”125摩托撞到了我们的车头,摩托车上两位姑娘虽未倒地却也吃了一惊。可轿车司机只是探出头示意姑娘开路,交警管也不管。

“的士”送我们到第一个景点——“胡志明纪念堂”。这是一座布满热带植物的黑色花岗岩堆砌的城堡式建筑。正面一片宽阔的人工草坪,越南国旗竖在草坪中央。这里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分外宁静。瞻仰胡志明遗容的队伍见首不见尾,其中有好多妇女儿童。队伍在缓慢移动且不时地停下来,因为外宾优先,首先让一队队欧美人,僧侣先行,本人受到外宾礼遇。守卫越军着军服,黑皮靴,大盖帽,红肩章,一次次地迈着正步抬进人们敬献的花圈,僧侣们边走边合十祷念着

胡志明着藏青中山装仰卧在一张带顶盖的灵床上,这张床是用红木精雕细刻的。四角有柔和的灯光照射,人们默默地围绕灵床缓步一周,只有沙沙地脚步声,好象也有人在轻声抽泣……。这位越南领导人辞世多年了,生前有战乱,死后也有战争,可是人们记着他,大人、儿童、外国人甚至还有整队的中国台湾人都来瞻仰他,此情此景着实叫人动情。越南是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又是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对于胡志明这位主席却未神化,尽管各种面额的越南盾上均有胡志明头像。走出纪念堂来到胡志明生前工作和居住的地方,花丛湖水掩映着一栋小竹楼,楼内的陈设及办公桌椅非常一般,就像农村教师的家庭,热带雨林遮住了阳光,掩盖着幽径,湖边有孩童戏水,有情侣窃语,相机的闪光如节日的礼花闪烁……

孔庙

出于对祖国的热爱总想在异国看到中国文字,而街上能见到汉字的只有“文庙”。

“文庙”即孔庙,是一座无越文只有汉字的地方。他乡遇到老祖宗,我们的心情可想而知。孔庙门犹如南方宗祠的大门,虽也飞檐斗拱但无红墙绿瓦,二门则是纯中国式的了,似承德“避暑山庄”所见到的,有康熙御笔题字,正殿及东西配殿有如长陵建筑——全部金丝楠木结构。孔老夫子端坐在正殿的神坛上,面容慈祥,面颊红润,不像神也不像学者,活脱脱地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越南人京族居多,与我们即不同宗又不同种却把我们的老祖当神仙供着。殿内香烟缭绕,磬声悠扬,不同肤色的游人在这里磕头往“公德箱”里投钱。东配殿有越南文物,大约相当我们明代时越南学子们留下的服式、书扎;西配殿是碑刻。有历年越南进士的名讳,有建庙时捐资人名单,有名人书法,看来五百年前越南还在通用汉字,直到法兰西统治时期才演变到今日使用的越文。越南是个从战乱中走过来的国家。中国曾与越南是“同志加兄弟”,由于种种原因,后来也刀兵相见了一次。战乱留下的除了伤痛,更多的则是自强自立。尽管如此,并没有妨碍人们来这里参拜“孔圣人”。可见,文化和思想是没有国界的。

归途

清晨到红河铁桥边的长途汽车站,上了一辆不知是哪年生产的“大巴”我们要回国啦。车厢里是铁木结构的坐椅,司机安排我们在最前头座位就坐,并关照注意小偷,然后就下车继续拉客。直等了一个多小时,车里塞满了人后司机才上车就位,照例燃起三只香火插入窗后的香炉,香烟在菩萨像下缭绕了,汽车才起动缓缓离开河内。车内挤满了平民层的男女,有人跟我打招呼。或是说些甚么,我也想与他们攀谈只是语言一点儿不通,看着这些与我们长得无异的男女,真怀疑他们是否装着不懂汉语呢?越南男女好象最不在乎的就是脚了,只要一坐下来就要脱鞋把脚伸到随便那里能伸的地方,我身边仅有的一点儿空隙即有伸过来的一双胖脚。虽有平民也有戴首饰耳环戒指的,女人的鞋也有真皮高跟,或高跟托鞋。男青年也有一身名牌的“耐克”鞋、“梦得姣”T恤、“苹果”仔裤,好象不是咱温州、石狮等地的货!车虽旧但开得满快,一个多小时后已经走了百十公里,车上的人也下得差不多了。这不足十人的“大巴”开到谅山怕是要赔钱的。果然,又一辆开注谅山的“大巴”开来了,司机把我们倒到这辆外表不错车厢仍破破烂烂的车上了。此车只是尾部有几个空位,却堆满了新鲜蔬菜还有几大篓活鱼,活蟹。看来谅山不是个富地方,副食还要从平原地区供应。这里无人再照顾“外宾”,我只好挤坐在鱼菜中间,一心盼着快到“友谊关”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