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职重拥戴的“领头雁”
(上接一版)“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宝(鸡)中(卫)电气化铁路开始修建了。新任副处长的蒋锡银带领着两个段的同志们在宝中线夺得了一块又一块高含金量的奖牌,向人民交出一条“放心路”、“致富路”,就在这时,蒋锡银又接到了新的任务。早春二月,秦岭山脉依旧银装素裹。当越冬的残雪尚未消尽时,蒋锡银又被任命为铁二十局宝成复线指挥部指挥长。1993年初,蒋锡银率部在川陕交界最艰险处的山腰里安下了营盘,二十局负责施工的路段全长10.55公里,全部位于嘉陵江一侧的悬崖峭壁上,不通公路。甚至于连施工便道也没有,工程量却非常艰巨,隧道桥梁17座,其中2000米以上的长大隧道就有3座,占总长度的90%,而且石质破碎,是控制全线工期的“咽喉”,要在两年半时间内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又是一场恶战在等待着他们。(上接一版)“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宝(鸡)中(卫)电气化铁路开始修建了。新任副处长的蒋锡银带领着两个段的同志们在宝中线夺得了一块又一块高含金量的奖牌,向人民交出一条“放心路”、“致富路”,就在这时,蒋锡银又接到了新的任务。早春二月,秦岭山脉依旧银装素裹。当越冬的残雪尚未消尽时,蒋锡银又被任命为铁二十局宝成复线指挥部指挥长。1993年初,蒋锡银率部在川陕交界最艰险处的山腰里安下了营盘,二十局负责施工的路段全长10.55公里,全部位于嘉陵江一侧的悬崖峭壁上,不通公路。甚至于连施工便道也没有,工程量却非常艰巨,隧道桥梁17座,其中2000米以上的长大隧道就有3座,占总长度的90%,而且石质破碎,是控制全线工期的“咽喉”,要在两年半时间内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又是一场恶战在等待着他们。>
作为一名指挥长,蒋锡银堪称智能双全。他深知,和顽强的大自然作斗争,不能仅凭匹夫之勇,只有在意志的剑鞘铸上智慧的利刃才能攻无不克。为此,他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不断采用先进的管理和施工方法。他在整个工点推行目标成本倒推法,全员工资与产值、利润、安全、质量等指标挂钩。在施工方案上,隧道掘进采用新奥法施工,为了使这项技术全面推广,他在工地举办了喷锚支护、围岩量测、光面爆破学习班五次,聘请路内外专家讲课,有数百名骨干得到培训。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他在全线继续推广技术承包,并放手让青年知识分子挑大梁,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煅炼。
作为一名党员,一个企业的领导,蒋锡银总是以自己忘我的拼搏精神和模范行动感召自己的职工。无论是在大秦、宝中还是到了宝成线,都身先士卒,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曾有几次劳累过度,几近昏迷,被大家抬回宿舍。宝成线上马后,他从不召集基层干部到指挥部开会。他几乎每天都要带领有关人员到工地上去现场办公,有什么问题就地拍板解决。长期艰苦的筑路生涯,使蒋锡银身患多种疾病:胃炎、高血压、阑尾炎……还是在宝中线时,他就患了慢性阑尾炎,当时医生就要他去医院作手术,可他一直顾不上,一拖就是3年。到宝成复线后,病情进一步恶化,腹部剧烈疼痛,经常折磨得他在床上打滚,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阑尾有可能穿孔。和山神打红了眼的蒋锡银,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经过三年奋战,隧道提前贯通了,大桥提前架起来了。宝成复线最难啃的骨头,被蒋锡银一口口吃掉了。
蒋锡银和三处的决策者们,并没有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他们明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墨守陈规,只有改革才会有出路。于是,1997年新年伊始,一个新的改革方案出台了:处以下段级单位全部改为非法人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工程公司,脱离母体,推船人海。同时压缩机关人员,充实一线。这是一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会带来阵痛,而阵痛会诞生新的婴儿。又有谁会怀疑这一点呢? 本报通讯员刘科臣马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