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学校”的贫民子弟
文图/蓝恩发 王书春
1995年6月,沈阳华联实验学校在沈阳市区和最贫困的康平县、法库县搞起了“兴教助学”活动,免费招收小学毕业的特困学生进华联读书。一时间,许多家长领着孩子,手里拿着特困证前来报名,经过考试,康平、法库两县各录取5名,沈阳市内又招收了几名。1995年9月1日,12名穷孩子走进了初一三班的教室,成为了这所被人们称为贵族学校的沈阳华联实验学校的学生,开始了他们未体验过的新生活。
两年过去了,这些穷孩子变成“贵族”了吗?这些穷孩子学习、生活得好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两位走进了他们的生活,通过几天的跟踪采访,通过跟班主任孟丽香的谈话,我们了解了这些孩子们的真实生活。
李冰和庄成明相反的城乡观
今年16岁的李冰是个看起来十分可爱的女孩,可谈起话来却是一脸的严肃。李冰的父母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家里很穷。按条件,她是不可能走进这所学校的。可进了这个校门,她并没有更多的感慨,而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学习上。她明白,对学校的最好报答就是好好学习。她的刻苦自然有了回报,每次考试她都是全年级的前5名。
从初一开始,班主任孟老师就搞起了“一帮一”活动,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而李冰是“一帮二”,她帮助两个同学:齐萌萌和赵小莹。从去年开始,每年的寒暑假,赵小莹的父母都把李冰接到自己家,让两个孩子一起学习,并让李冰给赵小莹补课。我们问李冰,到一个非常有钱的同学家住有什么感受?李冰非常认真地说:“我觉得城里的孩子不幸福!他们生活太单调了,没意思。”赵小莹的父母都忙着工作和做生意,半个月时间都很少看到他们。家里有保姆,什么活也不用干。一个人躲在屋里看电视玩游戏机,吃住得再好也没意思。在乡下,我们吃得差、住得差,可放学后,我们小朋友们在一起,打雪仗、堆雪人,下河摸鱼,还有许多有意思的玩法……那才叫开心呢。赵小莹说今年夏天到我家去,我让她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是开心的生活。……我承认,我们乡下生活太苦了。现在,我在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做个有出息的人
庄成明才14岁,他来到华联之前在康平县三家子小学读书。他告诉我们:“原来的学校只有几间破得不能再破的房子,夏天,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边雨停了屋里还得下上半天。冬天,雪花都能飘到教室里,玻璃打了,就用报纸糊上,风一吹就又破了,我们的手脚都冻坏了,可为了上学,就得挺着!……来到华联,我明白了什么叫幸福生活!我迷上这里的一切:足球、乒乓球,电脑,现代化的学习用具,我每天都起早贪黑,有这样好的条件,我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呀!”
孟老师告诉我们:“庄成明帮助同学非常热心。他和曲涛是一帮一的对子,为了让曲涛的学习成绩上来,他教曲涛应该怎样听课、怎样做笔记、课后主动辅导、每周给曲涛出考试题,还给评出分数来。在他的帮助下,曲涛的进步可快了。曲涛的母亲每周从齐齐哈尔来个电话,十分感谢庄成明……”
连续两年的寒暑假,庄成明和曲涛都是两个人的家各住一半时间。曲涛的父母想让庄成明帮助曲涛补课,也想让孩子感受一下农村。我们问庄成明,是喜欢城市还是喜欢农村?庄成明说:“我喜欢城市。城市里有许多让我着迷的东西。去年冬天,我跟曲涛去齐齐哈尔,他的父母领我去看冰灯、进娱乐城、上大酒店,那种生活是好。可你问我将来想干什么?回农村!考上大学,回农村建设家乡,让我们农村也像城市一样好……我喜欢享受,可现在我要刻苦,这么好的条件,我要是学习不好,那才是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所有的人。别人帮助了我,让我进了这么好的学校,我当然应该帮助别人,我尽力帮助同学,也算是一种回报。现在,我和曲涛成为了好朋友,他不会因为我穷瞧不起我,我也不会瞧不起他学习不好,我有责任帮助他……”
两个少年两种城乡观,可我们看到的都是希望。
迷上足球的李红艳和给《马说》作曲的王丽娜
从法库县百子村小学考来的李红艳是个个子很矮的爱说爱笑的女孩。两年来一直在学年考试中考前5名,可她却是个出了名的足球迷。为此还让孟老师批评过。
李红艳说:“我来华联前,从来没见足球。刚来那年,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踢球,觉得非常有意思,没想到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后来,我跟男生一起上场踢球,那才过瘾呢!我记得去年有一场球,我自己踢进两个球,让我兴奋得一夜没合眼。不过,跟男生一起踢球,他们力气大,我常常吃亏,有一次,我被一个男生撞得起不来了。我还爱打乒乓球。有一段时间,老师都生气了,后来我知道,我玩得太多了,我知道,学校给我花那么多的钱是让我来学习的。你问我将来想干什么?我考师范,将来回乡下当老师!让我们村子里多出一些大学生!”
王丽娜也是从法库县考来的学生,她的朗诵非常好,作文也好,是班级的语文课代表。可由于小学时没有音乐课,那么好的嗓子唱歌却跑调。去年春天,一个同学过生日,大家联欢,同学们起哄让王丽娜唱歌,推辞不了,王丽娜真的站起来了:“我给大家唱一首老词新歌,大家一定没听过。我唱一首《马说》,韩愈作词、王丽娜作曲、王丽娜演唱。”当时,掌声响了起来,大家都来了兴致。王丽娜翻开书,非常认真地唱起了《马说》,同学们一起打着拍子。王丽娜告诉我们:“那是我唱过的唯一一个没跑调的歌,因为那曲是我编的。唱完歌,同学们都鼓掌笑了,可我躲到一边哭了。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学唱几只歌,要回到我们村的小学,教孩子们唱歌,不让他们唱跑调的歌……”
肖艳萍的白布鞋和寇祥的心愿
我们没有见到白艳萍,她的事是孟老师告诉我们的:“除了冬天,春夏秋三季肖艳萍只穿一双白布鞋,那双鞋肯定是她母亲做的,要是脏了,她是晚上把它刷干净,第二天再穿上。我们华联发给学生衣服,但不发鞋。现在两年了,她只穿那么一双鞋。我也没问过她,因为她们对贫穷都很敏感,她们都太要强了……我们共开过4次家长会,可她的父母一次没来过,据同学说是拿不出往返的车钱。据接送同学的司机讲,每次学校发给肖艳萍回家路上吃的水果和饼干,她都不吃,一定是给家里人带回去了。肖艳萍学习非常刻苦,据同学们讲,她早晨起得非常早,宿舍的门没开(因为学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她就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把窗帘拉开一条小缝,借着进来的光看书。她用学校的东西也一样的节俭,学校里学习用具都是免费的,可她的每一个本子的背面都用来做练习,连正面有空的地方也都用来练英语单词了
寇祥是沈阳市人,他是拿着特困证报考华联的,市内只招收两名,他考了第一名,现在,他是班长。
寇祥5岁父亲因病去逝了,母亲带着他和姐姐艰难度日。后来,母亲的单位破产了,母亲就到潮洲大酒店洗扫厕所。现在,姐姐寇薇在大学读书,刚上大二,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肩上。寇祥每个周末都回家,母亲都要给他做好吃的,他知道母亲没有钱,挣的那点可怜的钱是没法过活的,他跟母亲说学校吃的非常好,可母亲还是得亲眼看着他吃了自己做的好吃的。寇祥说他吃得时候嘴里说着好吃心里在流泪,他知道,母亲是舍不得自己吃的。他说:“我在学校的条件跟天堂一样,吃着可口的饭菜、住着有空调的房间,学习条件也非常好,可妈妈每天工作在厕所里。可我又不能代替妈妈,因为我和姐姐有出息,是她一生的愿望,我只有好好学习,才是真正地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寇祥说:“我和姐姐是妈妈的生活支柱,她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来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如果我能有出息,我还要回报社会,我现在也在尽力帮助别人,一帮一活动中,我一个人帮了三个同学,我在尽力用爱来回报爱……”
●孟老师和他们的贫民子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