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8月09日
生活广场
06

中国古钱书法艺术

文/刘舜强

西方钱币,币面大多饰以人物、花草、鸟兽之类,且不少受宗教影响,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中国古钱,则是东方钱币文化的代表。它不以图案为装饰却以文字为装饰,并十分讲究书法艺术,很少受宗教影响。二千多年来,中国钱币书法艺术延续不断,形形色色的币文书法,不仅是一部中国文字发展史,也是研究历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我国古钱上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春秋早期的空首布上。空首布的币文是先在泥范上刻出,然后用铜液浇铸而成的。其刀法笔意都与甲骨文极相似。空首布币文可以看成是商甲骨的延续。空首布币文以天干、地支及数字为主,对研究先秦历史有重要作用。战国时期,诸侯纷起,割据一方。各国钱币有着鲜明的区别。以刀、布、圆钱为代表的战国货币,字体线条或刚硬劲直,或弯曲如弓,富于变化。先秦的钱币文字属大篆范畴,由于多记地名,成为研究古代地理的重要资料。

及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丞相李斯变大篆为小篆。小篆文字规整,端庄秀丽,线条流畅,笔法雄劲有力。中国历史上首次统一的货币——秦“半两”钱,其“半两”二字就是小篆。此后,篆书向美术化、图案化发展,中国的书法艺术也由不自觉阶段向自觉阶段转变。

至西汉末年,王莽以新代汉,进行四次币制改革,所铸之钱种类繁杂,且多为虚值货币,为民所恶。不过王莽铸钱艺术堪称一绝,其所铸钱币铜质精良,字体纤秀。“货布”一钱的币文为王莽手书,因每笔下垂,宛若垂针,故称之为“垂针篆”。莽钱因其艺术风格独特,故为历代收藏家所珍视。

南北朝时期的钱币铸造,因受莽钱的影响,书法艺术格外讲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就是“北周三泉”。北周武帝宇文邕分别于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及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铸行“布泉”和“五行大布”。其钱文皆篆书,俊逸挺拔,乃后人所称颂之“玉篆”。静帝宇文阐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又铸造了“永通万国”钱,钱文似华丽的篆文所书。这三种货币被后人称作“北周三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钱币铸造及书法艺术发展到了—个新的高度。

隶书钱文最早出现在西汉“半两”钱上,但那时隶书极不规范,真正的隶书钱文是从唐代所铸“开元通宝”开始。“开元通宝”钱文为欧阳询所书,字为八分隶书,兼有篆意。其钱文古朴端庄,精美异常,对后代钱文、书法影响深远。五代十国及宋朝初年所铸钱币,其钱文多效法“开元通宝”,包括当时日本所铸“皇朝十二钱”皆受其影响。

自北宋太宗铸“淳化元宝”,并亲手以楷、行、草三种字体分别书写钱文后,北宋钱币,其钱文多用篆、楷两种以上文体书写,这就是后人称谓的“对钱”。“对钱”的出现是中国钱币书法的一次飞跃,是宋人刻意追求书法艺术的产物。北宋末年所铸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是徽宗赵佶手书。赵佶虽然治国无能,以至成为亡国之君,但他能书善画,他的楷书笔划纤细劲放,自成面目,被后世喻为“铁划银钩”。自南宋绍熙钱之后,钱文字书法变得严谨,钱文书体渐渐被匀称端庄的楷书所取代,并且经由元、明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中国古钱上的书法艺术是从春秋时期开始,延至清末,没有间断。这是历经两千余年的世界钱币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