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8月16日
劳动视野
02

为了清流进万家

——记高温酷暑中的西安供水职工

5月份以来,西安地区持续高温,暑气逼人,空气似乎都在燃烧。然而,近百天来,全市没有一个断水点,看不到一辆送水车。市自来水公司公布的数字表明:今夏日供水量平均88万立方米,最高日达104.5万立方米;管网压力平均0.34兆帕,最高达到0.61兆帕,(每0.01兆帕水压为10米高)这一切都创造了西安供水史上的最高记录。

曾经饱受暑期水荒之苦的西安居民对这天大旱、水长流的现象奇怪了:今夏的供水怎么这样好呢?

舍命护守“救命水”

6月中旬,铲河干涸断流,日产水10万立方米的第二水厂地表水车间停止生产,这意味着东郊数百万人面临无水吃的境地。市自来水公司火速与市水电局商议,由蓝田县的岱峪水库,经董家沟、打虎潭、杨家沟等地向灞桥区的鲸鱼沟水库存放水,再由鲸鱼沟水库开闸向铲河放水,沿途要经过马腾空、白杨寨、史家湾、穆家庄等地,最后进入第二水厂地表水工段,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铲河长达数十公里。铲河沿岸干枯的禾苗急待浇灌,上下河床布满了裂口。为了保证这股救命水安全流进水厂,副厂长何长青带领杨杰军、魏玉民、王勇利、井敏宝、何成祖、汤新民等同志组成了护水队。他们顶着烈日堵裂口、拆拦坝,确保河床流水畅通。烈日炙烤得他们身上火辣辣地痛,有的人背上被晒得起了泡,却没有一个人叫苦。河床长,人员少,他们就不停地跑着来回巡查。浐河岸的野草有半人高,荆棘遍地,晚上巡护水,野刺把他们的裤子挂破,刺得腿上血长流,蚊虫轮番进攻,叮咬得遍身是疙瘩,痒痛难忍。有一天晚上,何长青巡护,一个软溜溜的东西爬在他的脚面上,他抬腿就摔,至今他还不知是蛇还是癞哈蟆……这些他们全都不怕,最使他们伤脑筋的是遇到一些农民拦水浇地,他们就得费尽口舌,苦口婆心地劝导农民不要引水浇地,宣传这是市上为解决东郊上百万人的生活而放的救命水。半个多月来,巡护队的职工每天工作都在十七、八个小时,仅鞋就穿破了好几双。个个晒得黑里透红,皮脱了好几层,人人都瘦了一圈。

为保供水,他们豁出来了

7月5日,黑河上游下了暴雨,树叶、树枝、杂草和大量的藻类随着滚滚激流奔腾而下,被曲江水厂的第一道工序隔护网拦截住了,一霎时4个系列的20个隔网全被堵死,水位上溢,眼看着水漫金山,水厂被淹。这时藻类若是冲到斜管池,就要影响水质,还会影响到四个系列的配水不能均衡生产。值班大班长周建新一边派人向厂里报告,一边带领段利军、王文烈、薛小煊、马艺林、王革、刘秋生、邰杰等人拼命地从吊起的隔网上轮番地扒这些杂物。由于藻类粘性大,光滑腻,不象叶枝杂草一扒就掉,他们就用手指和胳臂连扒带刮,藻物粘满全身全脸,成了墨绿色的人。藻类散发出来腥臭味使大家都感到恶心,不住地呕吐,他们全然不顾,只有一个念头,保住水厂,保住水质,拼死拼活地也不能让藻类堵住隔网,流进斜管。厂领导及时带领人员前来支援,大家从下午4点开始,一直奋战到晚上12时,水恢复正常,这时他们才松了一口气,个个累得瘫倒在地上。

“50口井,一口也不能停”

第三水厂干部职工为了确保高峰供水,曾立下誓言:抢修不过夜,要让50眼深井满负荷运转,一口也不能停。该厂有两个抢修班组,各负责沣河和皂河25口井的抢修工作,实行的是包干制。可是进入高峰以来,两个班组订了协定。若是两组所管辖井同时发生故障,就开展对口赛,看谁抢修快。若是一方发生故障,两组一齐上。6月20日是星期五,气温高达38度,沣河22号深井出故障停运,两个班的同志顶着烈日从上午9点一直干到下午5点多。刚回到厂里饭还未吃完,又听说皂河4号井泵轴断的消息,就放下饭碗,在厂长李长纯、党支部书记李文升的带领下飞速赶到4号井。在厂长的指挥下,戴跃进班组上井房搭架,寇卫敏班组进井房抽管子。井房上的水泥板被烈日晒得发烫,只有8平方米的井房气温高达40多度。要将36米长、直径8公分的13节管子抽上来,每节管子连轴重100多公斤,一节节再装下去,全是人力干。特别是在打捞断裂的泵体时,人多用不上,大家争着干。在第三天的凌晨,当4号井泵重新启动,清凉的水欢畅地涌向水厂,流进千家万户的时候,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吃饭。

发生在暴风雨之后的故事

7月8日晚10时至11时,持续干旱的西安,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位于西北郊渭河大堤内的第五水厂的沙河滩管理站,被一个多小时的急风暴雨袭击后,河堤上的不少白杨树被狂风刮倒,其中有5棵树将第五水厂的10千伏高压供水输电线路给塌断,使30口深井停运。值班负责人杨志斌用最快的速度向厂里汇报了灾情,厂长张旭、副厂长王三运、支部书记黄丙兴连夜组织全厂职工不分工种,除过正在值班的人外,都乘车飞快地赶往沙河滩。厂部离沙河滩有15公里远,从接到险情到组织动员前后只用了15分钟,在凌晨两点所有抢修人员都赶到了沙河滩。经现场勘查,及时制定了抢修方案。连夜组织人员伐树,排除一切路障,为天明栽杆架线做准备,暴雨过后的沙河滩,道路泥泞,积水成潭,被风刮倒的树斜三顺四,树叶上挂满了雨水,他们锯的锯、砍的砍、拉的拉、抬的抬,有打手电照明的,有搬运树枝的,黑夜中的沙河滩灯光闪烁,人影晃动,整个工作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着。在泥泞的黑夜中干活,尽管领导一再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还有不少同志被滑倒,浑身沾满了泥水,成了泥人。

第二天却艳阳高照,气温高达38℃,为了把歪倒的高压电杆扶正,需要打地锚线,每块水泥板重100公斤,六人抬一块,大家抢着抬。电工李琳、尹振民爬在10米高的电杆上作业,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汗流如注,皮肤被烈日曝晒得通红。没有紧线的机械,职工就用绳子拉,整个施工现场,男同志热的全都穿着裤头,赤着脊背,汗流夹背地抢修。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第一天就恢复了15口井,第二天早晨又恢复了4口井,到了第三天上午,30口深井全部恢复了运行,比公司下达的指令提前了36小时。

(李志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