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06日

陕西工人报生活广场 江湖游医广告透视 荇政“三陪”更堪忧 华州上古四大姓 梦中,一束美丽的鲜花 中华三德歌 广告 上班族的健康术 12种食物不宜多吃 从皮肤看疾病 走出孝敬的误区 广告

当前版:第A6版: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生活广场
06

华州上古四大姓

文/高潮

陕西华县是古华州府。民间流传着宜、姬、郑、段为上古四大皇姓,但起根发苗却不甚了了。随着电视剧《东周列国志·春秋篇》的开播,近翻成书于明代的《华州初志》这四姓确实起源于东西周交替之际,且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封建官府的礼遇,他们的兴亡则与古郑国史有关。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封庶母弟姬友于郑(今华县),友始建郑国自号桓公。25年后宣王突然病故,太子宫涅即位史称周幽王。幽王贪酒好色荒淫无度,次年伐褒国得美女褒姒,后宠幸有加不理国事,为博其一笑,不惜骊山峰火戏诸侯,致使军队无所适从,政令涣散。公元前774年幽王任叔父郑桓公为司徒,调京辅政。而他却听信褒姒谗言,废申后与太子宜臼,桓公谏阻不住,只得庇护宜臼逃往郑国被安置于“谓滨”暂宿。郑桓公屡劝幽王不醒,知其不可救药,怕日后受累祸及,于公元前773年开始向东虢与郐之间转移郑国财产。到了公元前771年申侯不满废其女,联合犬戎和缯国打进稿京,杀死幽王灭了西周。郑桓公也死于乱军之中,被运回葬于郑国城西,留下今天华县西关的桓公墓。

众诸侯平定犬戎之乱后,拥戴宜臼自古郑还朝立为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平王见镐京被战火毁坏严重,又为避西北异族侵扰,决定迁都洛阳始为东周。宜臼避难时在渭滨曾与一民女苟合,所生一子封为宜丘太子,但为周室所不容,只得原地安置,赐以父名为姓,世代受禄。随之便有了华州城东北处的宜家村,村南宜臼住过的小镇,被尊称王宿镇至今。

郑桓公死后儿子武公率国,因平乱护迁有功,周廷同意其东移,郑武公趁机灭掉东虢与郐,建立新郑(今河南新郑县)。而另一支族民避乱翻越秦岭,来到汉中定居,始为南郑(今南郑县)。

郑武公生有二子,长子寤生立嗣,次子段被封共城又称共叔段。妻武姜生寤时难产,被折腾得死去活来,所以一直厌恶寤生喜欢公子段,常提废长立幼遭到武公拒绝。公元前743年武公殁寤生继是为郑庄公。母姜要他把要塞制城封给弟段,庄公不肯;又逼他把京地封给了弟弟。共叔段据京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并联结母姜准备除掉哥哥自立,阴谋败露后自杀。庄公怒囚母姜,发誓今生今世永不相见,除非到了黄泉阴间。有一天郑庄公慰问大臣颖考叔赐予佳肴,考叔却舍不得吃精肉,要拿回家中奉母,随勾起庄公思念母亲的生养之恩。但天子口中无戏言,为顾全面子,遂命人临土坡泉边开凿地道,母子相会于地下滴水洞中,尽释前嫌。这便是“黄泉会母”的出典。

共叔段死后子孙逃回古郑,以段名为姓,繁衍聚居于华县少华汀村、杏林段巷等地。宜丘太子的后人以宜为姓,聚居于华县王宿宜家一带。郑桓公未迁走的亲族本家仍保留姬姓,聚居于县城西南崖坡,溪湾(姬弯)姬家庄。旁支族人和先后自新郑南郑返回的子民以国为姓,留下今天华县的郑堡、郑庄、郑村。这便是华州上古四大皇姓的演变与来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