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坚持自学终成才
——记中储西安六维经理办主任傅明全
当傅明全捧起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通知书的时候,激动的泪再也抑制不住了。为了这一理想,他走过了一条怎样艰辛的路呵!他回忆起那些日子,心头充满了苦涩,也感到不少安慰。
傅明全原籍山东青岛市人,1954年8月他出生在西安市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他家有不少藏书,父亲常以此对他幼年的儿子进行发蒙教育,所以傅明全从小就培养起勤勉好学的习惯。他多么渴望着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为发扬祖国灿烂的文化贡献力量。然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卷走了他的热望。1973年5月,他带着简单的行囊,来到华山脚下插队。面对着贫困,他常常思考:为什么解放20多年了,农村依旧闭塞、贫穷、荒凉?难道我们几亿农民艰苦奋斗的目标就是酸菜玉米糊吗?在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中,我能做些什么呢?傅明全深感自己的知识贫乏,他从家里拿来了书,又省吃俭用买了一些书,在一间破旧的茅屋里,一盏暗淡的油灯下,他开始刻苦地读书、学习,探索人类文明的历史,一颗理想的种子播种在他生活的道路上。
1975年底,傅明全招工到县办企业,当了一名工人。盛夏的夜晚,他穿着工作服,戴着草帽,埋首于灯下。寒冬腊月,窗上挂着一条条冰凌,他依然端坐在桌前。一些同伴见傅明全在这种环境中,还青灯黄卷,攻读不辍,劝他:看这些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当钱用,何必自找苦吃?听到这些话,傅明全总是淡淡一笑。这时的他,已经在浩瀚的书海里,看到了理想的世界。
春天比傅明全预料的要来得早。全国恢复高考后,傅明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系,毕业后,撰写有价值的论文13篇,被西安体改委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参与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兵器工业部、陕西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省党校等组织编写的书籍9部,其中《振兴之路》一书,他担任编辑,兵器工业部部长为此书题词作序。十几年来,博明全在全国20多家报刊发表论文、杂文、散文、言论、随笔、报告文学、新闻通讯等1000多篇80多万字。
读社会这一本“活书”,这是傅明全取得成功的另一条重要经验。他敢于向任何人请教,甚至提出最幼稚的问题。他广泛结交朋友,无论是政府官员、书画名流、戏剧演员、公安干警、法官律师、农民、和尚、老道、个体户,他都交往,恭恭敬敬地向他们学习有关知识,有的还成为好朋友。他说:“如果断绝了和他们来往,也就是断绝了我求知、学习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正是这些人,把我领进一般人不愿意走进的知识领域”。傅明全说他主要靠自学。他有一个信条,知识不怕杂。他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大的如经典名著、圣经、人物传、小的到三字经、百家姓,他都看。他说别小看那三字经,人家把那么复杂的道理,编写成三字一句的通俗教材,非常简练,是很不简单的,这本身就值得学习。
“买钢材,到六维”似乎成为陕西物业商界一句行话。这句广告词来源于傅明全的创作。他起草的企业经验性综合材料,被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和录用,并多次在全国大型会议上推广和介绍。有人说他写文章是为了“图名图利”。傅明全说:“一句话,我这一切都是凭共产党员的良心去干的”。 (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