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27日
憩心亭
04

筷子或者刀叉(散文)

文/元辅

有几个外国人敢放言他可以毫无障碍地使用中国的筷子呢?

筷子真是一种奇妙的物件。简单的两根竹制或木制小棍棍,在中国人手里却有附着生命般的生动,夹、撕、拉、拨、拢,洒脱如灵龙。在中国人使用的所有工具里面,筷子于他们是最为熟练的。

但是筷子仅仅是一种工具吗?我认为不是。筷子的形状或方或圆,这里面便有中国人秉性的影子:方正和柔和;一双筷子的两半永远是对称的,又正是中国人任何事情都讲究均衡的体现。这一点形而下而至形而上的东西,中国人历经几千年而不肯改变,不能不说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精神底蕴。

与中国人迥然不同的是,西方人习惯于在餐桌上一手拿刀一手拿叉。

我们可不可以说,西方人把刀叉这些战场上的武器微缩了以后,拿来放到餐桌上,便成为一种食器呢?它可以是小巧玲珑的,可以是光彩眩目的,可以是金铸银锻的,总之,它可以是精美无比的,但是它仍然具有作为武器的刀叉本来所具有的一切外形特征和功能。

对西方人来说,虽然和平使用武器是他们在餐桌上大大方方地使用刀叉的一条十分漂亮的理由,但我总觉得,手握刀叉在餐桌上切割美味的烹肉,是杀戮和屠宰的继续,令人目不忍睹。切割时刀叉磕碰食盘所发出的杂乱的叮叮铛铛声,简直就象古希腊海盗船上风铃的摇响。

不过,即便刀叉有如此不光彩的历史和如此不文雅的行为,我们就下结论说筷子比刀叉更具文明水准,这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底气不足。因为文明的涵义自然包括“雅”的成份,这大致上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美学价值,同时还应包括它的使用价值。事实上,筷子和刀叉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存在的理由。筷子对付那些切割得大小适中、可直接送人口中咀嚼的食物时得心应手,但它对一盘整块的烹肉就无从下手,刀叉这时就可大显身手了。中国人就是这样,他喜欢把一切事情都做好了以后,放松了全部身心去一本正经地享受;西方人呢,则一边行动,一边享受。虽然他享受的时候,耳畔会不时响起并不艺术的古希腊海盗的风铃声,那在他们也许并无一种聒噪的烦恼,而可能觉着是一种生命支配万物而生发的愉悦的乐声。旺盛蓬勃的生命是少不了这种特别的伴奏的,它是生活实在而又有趣的点缀。

艺术史家热尔曼·巴赞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难以交融的原因是地域的遥远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但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不同的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固执性。这种固执总是有它的理由的。固执以久就会变成一种独立而特别的存在,筷子和刀叉就是这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