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旧杂志
文/秀杰
杂志时效性强,人们看后大多设法处理掉了,留心收藏的并不多。但是来自各地收藏市场上的信息告诉我们,一些过时的旧杂志仍有价值,有的甚至价格不菲。1992年北京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上,50册杂志创刊号,经过18轮角逐,最后以7000元成交。“中国喜德96春季古籍善本拍卖会”上解放前的一本《美术生活》杂志以13200元的高价成交,与几百年、上千年的珍籍罕本比肩而立。即便是普普通通的《红旗》杂志,市场上也有人愿以5元一本的价钱求购。旧杂志有如此之大的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是大多数人始料不及的。
一是特殊刊号。如创刊号、复刊号、试刊号、终刊号等,特殊刊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二是年代久远的杂志。收藏品是越久、越老越珍贵,旧杂志作为收藏品的一个门类,也同样具备这一特性。
三是“文革”时期的杂志。“文革”期间发行的杂志同这个时期的许多物品(如邮票、像章、红宝书、袖标等)一样,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现代文物了。这类杂志因其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意义,而具有较高的研究、纪念和收藏价值。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文革”时公开发行的杂志种类很少,“文革”后拨乱反正,大批“文革”遗留物品包括当时的报刊杂志多被清理销毁,因此现存的“文革”杂志并不多。时至今日,“文革”结束二十余年,更是稀少难觅了。特殊时期造就了特殊的杂志,也造就了时下的特殊收藏热点。目前,一本“文革”时期的旧杂志如《红小兵》、《革命歌曲》等,价格大体在30—100元之间,少数发行量少、“文革”味浓的地方性杂志市价已高达数百元一册,而且往往是有价无货。
四是收藏类杂志。这类杂志的特点是时效性差,指导性、资料性、鉴赏性和趣味性强。照收藏人士的话说,永远不会过时,而且越放越有价值。如《文物》、《考古》、《集邮》、《收藏》、《中国书法》、《大众摄影》、《美术》等收藏艺术类杂志很抢手,很有人缘。有的创刊仅十几年,前期的就已很珍贵了,如1980年的《集邮》刊物,收购价每册30元,1983年的《中国钱币》每本50元,其增值幅度之大令人咂舌。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纪念意义、特殊内容的专利、特刊等,也应留心收藏。它们大多有很强的纪念性、研究性、资料性和专题性,内容丰富,文章档次高,且设计厚重、独特,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这类专刊、特刊比同期的其他普通品种收藏价值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