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汗洒邮路四千里
——记省级文明邮车564/570次邮车的押运员们
文/田军
西安邮政转运局派押的西安至济南564/570次邮政车,近日被评为省级文明邮车。这不仅是转运局的荣誉,而且是对西济线全体押运员辛勤工作的肯定。
西安至济南邮路距离长,全程往返共4708华里,邮件交换量大,平均每天邮件交换量约5000袋,邮路沿途交接点32个,运邮区间小,处理邮件时间紧,邮车在各交接点之间的运行时间最长1小时40分,最短的仅有15分钟。因此,为把邮件迅速准确的运送出去,西济线押运员只要一踏上邮路,就必须投入到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去。就拿徐州至济南段邮路来说,在这个区域平均每隔50分钟就要办理一次邮件交接,每站邮件交换量平均300袋左右。在短短的50分钟内,4名押运员要把这些邮件,先按接收邮件各站次的顺序堆放整齐,再按邮件发运的去向制作路单,然后把平均重达20余公斤的邮件一袋袋从原堆位中搬出来,对照路单逐袋进行勾挑核对,在检验完毕确认无误后,再把邮件重新扛回原处。这几道工序下来,这300袋邮件要在押运员手中搬运900次,搬运重量最少不低于18吨。押运员们手脚不停的干,也经常是刚把邮件处理完,连口水还没顾上喝,火车就已经到下一站了。紧接着交接邮件,再进行内部处理,就这样周而复始,一直到济南,押运员们才能稍稍缓口气。
在紧张忙碌的邮运途中,押运员们休息、吃饭的时间,就像挤牙膏一样,硬是给挤压出来的。他们休息的次数,休息时间的长短没有规律,完全是利用处理完邮件后短暂的空闲时间,见缝插针似的轮流休息。他们可以在颠簸的车厢中酣然睡上几小时,也能利用10几分钟时间打个盹。只有这样押运员们才能保持体力继续工作。至于吃饭,时间不允许他们七碟八碗的细嚼慢咽,押运员们要么买点盒饭,要么泡几包方便面凑合一顿,再不就干脆啃两口自己带的干馍,三下五除二填饱肚子接着工作。
尽管邮运工作这么艰苦,可西济线的押运员们从不计个人利益的得失,宁肯自己多流几身汗,少睡一会觉,也要把用户的邮件安全迅速的运走。比如像郑州、兖州、泰安等站的邮件量很大,尤其是郑州站,仅交运的邮件就从没低于1000袋。而列车站台停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按规定装卸邮件由当地邮局负责,但为了不使邮件积压,确保邮件的传递速度,押运员们不顾一身的疲惫,义务帮助装卸邮件。据统计,押运一趟西济线下来,押运员们要额外多搬运邮件3000袋左右,总重量约60吨。今年6月27日,西济线押运员小吴在帮助洛阳局卸邮件时,胳膊不慎被车门挤伤,他只得下车治疗,这时邮车上只剩下3名押运员。车到郑州站后,郑州站装车邮件多达1397袋,而且绝大部分是重件。望着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邮件,这三位押运员二话没说,一头扑进车厢操作间埋头苦干。炎炎夏日,邮车内的温度高达40多度,千余袋邮件散乱的堆放在车厢内,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押运员们只好用“挖井”似的作业方法,把互相叠压的邮件一袋袋抽出来,按分类重新堆放整齐。闷热的车厢内尘土飞场,押运员们的脸颊,手臂洒落而下。若大的车厢内除了押运员粗壮的喘吁声外,就是堆放邮件时低沉的磨擦声。就这样他们一直干到薛城站才把邮件全部清理完。这一路他们连口水都没顾上喝。车到终点站济南,他们才抽空吃了点干粮。济南站装车邮件1679袋(捆),他们又一口气干到商丘站,往返整20个小时,押运员们没有片刻休息,但他们顺利的完成了这次邮运任务。
西济线的押运员们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战斗在邮路上。冬天汗水浸透棉袄,夏天就像在洗桑拿浴。他们汗洒西济4千里邮路,用自己结满厚茧的双手,为千家万户传递着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