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安门城楼上(散文)
文/方英文
我于1994年某日下午两点左右登上天安门城楼。若干年前的一天,也是下午两点左右,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并一摁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整个地球为之震动。而我登上天安门,世界却没有一丝反响。伟人和凡人就是这样的不同。
我一手扶汉白玉围栏,一手举过头顶,冲着天安门广场的游人,亲切地挥手,脸上也露出慈祥的微笑。然而,照例没有丝毫反响。这是我早就预料到的,可我那一刻就是克制不住要亲切地挥手、慈祥地微笑。我看了看左右,大家都在挥手,都在微笑。事后,我又问了许多上过天安门的人,他们都摹仿过伟大领袖。这说明,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男人,心底都沉睡着一个天之骄子的梦想,哪怕这梦想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只闪现过半秒钟。
新疆的一位诗人曾给我讲过一件趣事。他说,维族不懂汉语,见毛主席在天安门脱帽挥手,喊道:人民万岁!维族听成是:谁的帽子!广场万众齐呼:毛主席万岁!维族听成是:我的帽子!毛主席一看,兀自想道:这么多人想要帽子,给谁也不合适,还是自个戴吧。
我少年时代在农村劳动,农民们经常谈的一个话题是吃。有一次,大家猜测毛主席他老人家都吃些什么,猜测了农民们能够想象得到的,世上最好吃的东西;究竟吃什么,大家争论不休。直到有一天,大家才明白,毛主席爱吃麻花。我们那儿有个青年到北京串连了一次(后来得知他只到郑州而未去北京),回来说他见了毛主席,还参观了毛主席住的房子。他说毛主席的床头墙上,挂了一个竹篮子,篮子里装满了麻花。毛主席每天早上醒来,抬手取一根麻花,边吃边看文件。听得大家直流口水,然后都说,毛主席应该吃麻花,毛主席太辛苦了,全中国只有毛主席有资格天天早起吃麻花!
麻花,是我小时记忆中人世间最上等的食品。平常是不沾油水的,逢年过节要炒菜了,才用筷子蘸点油。而倒上一锅油炸麻花,简直是奢侈到无耻的地步。麻花,只有在20里外的镇子上,只有在逢集时,才有卖的,而且要粮票。粮票,是占有粮食的证明,而粮票却握在那些不种粮的人手上。
现在,描绘毛泽东的文字、影视很多,似乎都要竭力让毛泽东走下神坛,还原成一个普通人。是的,毛泽东当然首先是一个普通的人,但说到底,毛泽东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伟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毛泽东形象,只可惜这形象仅仅是毛泽东的一个小小的侧面。毛泽东的形象在工人和农民心中是不一样的,在文化人和文盲心中是不一样的,在郭沫若和胡风心中也是不一样的,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心中,和在毛泽东的战友们心中,毛泽东的形象更是天壤之别。譬如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少奇等,在这些人心中,毛泽东又是怎样一个形象?谁能说清?
伟人和凡人不同,在于伟人能够理解凡人,而凡人却不大理解伟人,至少不能全面理解伟人。所以,艺术家在描绘毛泽东时,应该参考一句名言:
鹰飞得再低仍是鹰
鸡飞得再高仍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