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利率调整对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文/胡碧
随着我国经济的软着陆,我国经济已经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循环态势,为适应这一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23日发布了降低利息的公告,这是继去年5月1日、8月23日两次调低利率之后的第三次调低存贷款利率。这次调整利率的幅度,存款利率平均下调1.1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5个百分点,而且决定将下调的利差完全让给借款人,其目的主要为了“适应物价的变化,进一步减轻企业利息负担,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7个月内连续三次下调利率虽不能说是已经完全放松银根,但可以说已经适度放松,可见国家发展经济的决心。
那么,利率调整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呢?我想从利率调整对社会经济的一些相关领域的影响来谈谈对经济整体的影响。
一、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从企业经营来看,可以说,降息,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首先,利率下调促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在目前企业贷款负债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利息支出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业绩。贷款利率降低,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使企业盈利相应增加,经营业绩普遍提高。而且,本次调息,从调整结构上看,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利率降低幅度比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降低幅度大;从调整幅度看,贷款利率下调幅度比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大,特别是国家决定将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存款利率下降幅度部分的利差收益,全部让给贷款企业。这些举措,从根本上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使企业实实在在从中受益,有利于搞活企业经营。
其次,利率下调是银根松动的一个标志,意味着更多地资金流人市场,使企业融资渠道增加,融资能力增强,融资的形式也增多,为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选择的机遇,可以根据经营所需及时而有选择地融通资金,使企业融资更具灵活性。
再次,利率降低,使居民储蓄分流,除一部分进行直接投资进入证券市场外,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消费购买力,这将有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
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从证券市场来看,降低利率对证券市场是个利好。证券市场对利率变动最为敏感,95年末96年初,美联储连续四次降低利率,合计下幅度仅1%,但推动了道·琼斯指数在当时迭创新高已是事实。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降低利息,使储蓄分流,为证券市场注入了大量的资金。利率可以说是居民投资选择的指向器。我们知逍,资金总是嫌贫爱富的,降低利率,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使投资者在银行存款收益减少,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投资者就不得不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在我国目前,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领域不多,证券市场就成了首选的场所,这一点已为去年两次下调利率的事实所证实,比如去年5月1日第一次下调利率之后,第二季度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增长幅度明显下降,约有1000亿元资金流入国债与股票市场。降低利率,可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再分配出来大量的资金,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其次,降息普遍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为证券市场深层次发展提供了保证。如前所述,降息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融资渠道增多,融资能力增强,产品销售增加,促使企业总体利润提高,相对市盈率降低,为证券市场上扬提供真实的空间。这也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所在。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目前股份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
从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来看,本次调整利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影响应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从近期来看,本次调息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近期利益。本次调息贷款利率降低幅度大于存款利率降低幅度,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利差收益明显较以前减少,其近期利益受到直接影响。从经营上来看,短期内还会出现存款因利率调低而减少,贷款因利率调低而增加,加大资金供求矛盾的经营难处。
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本次调息对金融机构的长远影响是好的。利率调低,导致储蓄分流,大量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其目的是引导居民直接投资,自担风险,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变过去主要是间接融资,风险大量由银行承担的格局,从而减轻银行经营风险的压力。更重要的是降低利率减轻了企业负担,促销企业产品,激活了企业经营,金融机构的借款质量会因此而提高。贷款风险才会真正降低。据资料显示,银行仅国有企业贷款拖欠带来的呆帐、坏帐等不良债权1996年就有1万多亿元,相当于银行自有资产的近三倍,严重影响银行资金的周转和经营的活力。从根本上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整体实力,社会经济才能搞活,也才能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