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1月20日
经济纵横
03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中共凤县县委书记 田志刚

近年来,地处秦岭山区的凤县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的发展战略,结合县情,提出了“改革、开放、开发、发展”的八字方针,先后制定了“加快四荒地开发治理的意见”、“县乡机关人均开发一亩四荒地的决定”、“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实施意见”、“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等优惠政策,现已累计拍卖、承包“四荒地”7万亩,改制企业25户,引进资金7000多万元,引进技术人才70多名,有力地促进了凤县经济的发展。但是,按照十五大报告对公有制经济含义的解释,公有制经济在我县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占85%,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仅仅只占15%左右。显然,我县的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过小,发展速度过慢,使我县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

十五大精神鼓舞我们走出传统、僵化的思维和认识模式,以结构调整求得新的发展,以结构调整换取更高的效益,以结构调整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我们要把解放思想做为加快发展的先导工程来抓,抓住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实现我县经济社会世纪之交的巨大跨越。首先,要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寻找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我们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鼓励吸引机关团体、单位个人、经济实体采取购买、承包、租赁、联合、股份等多种形式开发治理四荒地,组建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形式多样、功能配套、多门类、多层次的农业服务组织,到1998使我县四荒地开发达到10万亩以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企业发展中,按照“三改一加强”的原则,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国有民营、有限责任公司、拍卖破产等多种形式加快对现有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改组、改造步伐。到1998年,使我县32户国有二商企业全部完成改制、改造。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进入城镇,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先富起来的群众,向一线(川陕公路)十镇建设投资,发展商业和其它服务设施;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举办投资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科技产业;鼓励各类经济实体“大小并进”,不断积累,滚动发展,逐步壮大,力争到1998年我县个体私营企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提高十个百分点。其次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国务院已批准我县对外国人开放,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三线企业搬迁后遗留的场地、厂房、设施等环境优势,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相待、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对外开放的各种优惠政策,搞好各种投资环境建设,吸引在世纪之交有志于发展事业的朋友在凤县创业发财,促进凤县经济快速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