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1月27日
经济生活
02

文具,叫人怎么买得起

郭发定 杨锦华

到商场走走,你会发现,琳琅满目的文具花样在不断翻新,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好玩。橡皮制成五颜六色的卡通形象,晶莹剔透,十分诱人,四五个一套出售,甚是俏销。文具盒更是率先走向多功能,按下不同按钮,一个个仓门就会纷纷打开,简直神奇无比。

学生文具在花样不断翻新的同时,价格也越来越高。以橡皮为例,往日普普通通的白条橡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制成水果、小汽车、小动物、小电器等各种形状的香味橡皮,价格则从以前的几分钱上涨到两三元、七八元甚至十几元不等。其它文具的价格更是贵得吓人,一个书包动辄一二百元,一套24色可溶性水彩铅笔售价550元,连专削铅笔的削笔刀也卖到了近300元。在一些大型商场,文具产品大都是进口的,其中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最多。据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国进口文具数量越来越大。圆珠笔1996年的进口量比1990年增加了数十倍,进口量增长最小的铅笔,1996年的进口量也比1990年增长1倍,超过1亿支。

进口产品的大幅倾销,迫使国内生产厂家改变产品结构,使文具生产向高档化、贵族化、玩具化方向发展,文具的价格则迅速上扬。因为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都深谙小孩的钱好赚。一个叫李文军的初二学生买了一台98元的德国产削铅笔机作为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有人问他怎么买这么贵的文具,他指着货架反问:“98元还贵,那边还有两百多的呢!”

文具日益高档化,贵族化,玩具化,给学生家长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一位叫梅虹的学生家长就对高档文具发了一通牢骚:“现在不少文具附加了多种与学习无关的功能,以提高档次,抬高价格。不买吧,孩子又哭又闹,买吧,实在是觉得花冤枉钱。可气的是一些文具价高质次,更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文具高档化、玩具化,不利于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品质。一位叫吴敏的学生对笔者说,他使用的“水笔”在班里属较低档次的,笔芯11元一个,每两个星期用一个,而他的同学大都用100多元以上的派克笔。

文具的玩具化,高档化,无形对学生们形成一种误导,使中小学生互相攀比,追求奢侈豪华,形成不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小孩买文具根本不问价格,往往是哪个好玩,哪个新奇,哪个功能多就买哪个。再就是你买我也买。一位姓赵的先生说:“家里的文具盒有一大摞,上到高中毕业也用不完,小孩买文具的标准只有一个,比照着同学的买。他根本不管是否需要,也不考虑家长口袋里有没有银子。”

文具就是文具,不是玩具,不是收藏品,是学习的工具,安全、实用、耐用、价廉才是文具的本来面目。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