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7年12月02日
社会瞭望
02

用高尚精神铸魂育人

——西铁分局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纪实

本报讯 如何运用最有效的形式铸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西安铁路分局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龙头,以正面灌输与典型示范教育为手段,以高尚精神铸魂育人为目的的作法,收到显著效果。

这个分局是全国十大铁路分局之一,拥有87000多名职工,管辖着1493公里运营线路。其中有60%以上线路分布在坡度大、隧道多、曲线半径小的“两宝”山区。有5万多名职工常年战斗在条件极为艰苦,业余生活极为单调的秦巴山区和渭北高原。1985年,西铁分局领导对运输繁忙的宝成、宝天线45个站段,85个站区进行了全面调查后,那些纯朴的山区职工对追求生存质量的向往与呼唤,深深地刺痛着西铁分局领导们的心。从那年起,这个分局领导层经过大量的调查论证后,审时度势地在全路首先提出了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整个分局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路。分局成立了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建立了分局、站段、车间三级文化工作队伍网络;创办了《西安铁道报》《五彩石》文艺季刊《铁道旅行》双月刊和西铁有线电视台等宣传阵地。为了彻底解决“两宝”山区职工收不到电视问题,分局领导亲自带领有关技术人员,肩扛设备,身背干粮,钻山沟、爬峡谷、找山峰,确定了一个个电视插转点。截止目前,分局已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宝成、宝天、咸铜、西韩等七条文化线。建立卫星地面站82座,闭路电视18处,电视覆盖率达100%。此外,分局还为沿线基层车间、班组增添了组合音箱、收录机、卡拉OK机、台球、乐器等大量文体设备。还在各文化线建成168个段级、617个车间级文化活动室。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如今,全分局已有1600多个职工读书自学小组,参与者达59000多人。企业文化的不断熏陶,使许多职工文化艺术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西铁分局职工业余文工团、话剧团、歌舞团、京剧团、军乐团、文化艺术创作团应运而生。特别是从1986年起,分局每两年一届的职工艺术节,成为展示广大职工才能的艺术殿堂。目前,该分局有400多人成为国家、省、部、市级文协会员;有8名职工被陕西省授予“职工艺术家”称号;有400多件文学艺术作品获得省、部级奖励。其中,有的被国家艺术馆收藏,有的还代表国家在国际上参展获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西铁分局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一些腐朽的东西在侵蚀着职工队伍,要凝聚人心,带好这支队伍,必须坚持对职工进行正面灌输教育和典型示范引路的原则,用高尚精神铸魂育人。对此,他们实施了一系列固本强基的育人战略:开展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教育;“我与祖国”“我是企业主人”万人演讲竞赛活动;在全分局开展了“评百件好事,选先进典型,树三种精神”(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各级干部的公仆精神)等活动。这些长期的教育,使该分局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典型群体。如,“钢人铁马”的西安机务段6331机车组;“敢打硬仗”的宝成线190K工程建设者先进群体;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略阳工务段女巡山工易兰芬;安全检车36年无差错的全国劳模、西安车辆段检车长杜金虎;坚持40年学雷锋的铁道部劳模、西安列车段运转车长耿官振,等等。这些具有时代特点和高尚精神的典型群体和个人是87000多名职工的优秀代表。分局党委把这些职工身边的模范典型拍成电视专题片,编成《榜样的力量》一书,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有效地推动了全分局的两个文明建设。 (李长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