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皇家闺秀找婆家
——电力滞销:新时期的新问题
吴帆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电力一直是供不应求。今年却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滞销现象。
这是一个谜。带着疑问,我采访了负责宝鸡地区电力供应的供电局有关同志,他们的回答揭开了这层面纱。
“由于受市场变化的影响,用电大户化肥、电石和硅铁企业先后关机停产;一些加工制造行业产品不俏,不得不半停产来维持。这种状况,自然造成售电量急剧下跌。另有一些投资者也非常谨慎,新项目迟迟不能上马,所以用电量也没有大的增长。”
宝鸡地区7家骨干化肥厂,年需电量3亿千瓦时。占供电局年总售电量的10%。仅宝鸡氮肥厂往年正常生产时就要用1.4亿千瓦时电,现在全厂停产,只供生活照明用电。今年进口化肥量大且价低,到口岸价一吨为650—700元,国产化肥成本价一吨为1400元。买一吨进口化肥需800—900元,国产化肥售价高于人家一倍,一吨为1600元。显然,价格制约着消费趋向,农民兄弟手中的钱不用说也流向进口化肥。
电石和硅铁等一类高耗能企业产品市场价格上不去,成本没法往下降,厂子不可能亏本生产。去年,一吨硅铁售价5700元,成本为3900元。今年,由于电价上调,成本加大,生产一吨要拿出4300元。其产品销售渠道大多在南方。今年,南方由于灾情影响,生产规模缩小,硅铁销路更窄,而售价最高也只能卖到4300元。试想,哪个老板还会开机生产?宝鸡有28个高耗能企业,它们衰落下来,供电局必然出现供大于求的滞销现象。
多数企业生产单一,市场稍有潮起潮落,就困住了“码头”,产品堆得满地,迫不得已,逃脱不了全厂停产的命运。
供电部门经销的是一种暂时无法大量保存的动力商品。前几年,电力是那样的紧俏!1996年11月份,宝鸡供电局日平均售电量804.3万千瓦时,最高卖到848万千瓦时。今年最高售电量竟比去年最低售电量760万千瓦时少3万千瓦时。去年进入11月后,每天晚上都在限电,居民家里不知用了多少支蜡烛?全宝鸡市的大中型企业配电变压器容量在320千伏安以上的215个,两个月给这些专线用户拉路限电2590次,对有些企业实在照顾不到,一时还暂停供给。电网装机不足,各地都在要电,仅宝鸡全市月缺电3000万千瓦时。
那时,业务部门门庭若市,而今,门可罗雀,无人光顾。
这些现象是市场经济在形成时期的正常反映。资源配置的合理流动,价值规律的杠杆作用,市场竞争的残酷激烈等因素都是客观规律所致,个人意志是无法抗拒的。
面对这一形势,大家都在思索。
宝鸡供电局局长刘肇绍说,现在要有市场观念和市场意识,改变垄断行业常出现的坐堂经营作风,走出去,进市场。7月份,他同党委书记刘宝生和副局长薛大中、朱悦周深入用户调查情况,上门解决问题。宝鸡桥梁厂提出他们的炼钢炉后夜开炉满足不了需要,想在白天增加炼钢时间。刘局长当即表示每天增加下午4个小时供电。宝桥因此一个月多炼钢45吨,供电局月增加售电量25.6万千瓦时。接着,又相继解决了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陕棉十二厂、宝鸡石油机械厂等企业的卡脖子用电问题。
市场经济需要竞争又需要协作,要取得好的效益,必须注意市场因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求发展。”
电业职工的观念转变是电力增供促销的前提。他们说:“用户是‘上帝’,‘上帝’能赐给人幸福,‘上帝’的事自不待言是大事。”大事急办,随报随批,统一联合,集中解决,以前,用户的增容工程需要一个月时间,现在只用10天就可以向用户供电。今年,他们较快的给用户解决了19600千伏安的设备增容。
即使居民用户的装电表接电手续也应简即简。你只要到供电部门交了款,最迟第5天准让你用上电。有些过去托熟人找门子来来回回跑了无数遍,钱也花了一大把的人看到这种情景,长吁一声:“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主动让利,鼓励用户多用电。对高耗能企业的用电问题,他们挨家挨户登门调查,实行让利销售,拉大峰谷差电价比,鼓动用户在晚上负荷低谷时多用电。目前,电石厂已全部恢复了生产,日用电110万千瓦时。
市场风云瞬息万变,电力滞销绝非海市蜃楼,现在喊“狼来了”为时还不算晚,倘若麻木不仁、坐视七睹,到时候必将后悔莫及。?